返回共创奇迹(第7/8页)  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敦刻尔克》原著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着皇家炮兵团的托德上尉缓缓穿过肯特郡乡间,他凝望窗外的树林和果园,心里想着,“这是放置火炮的好地点,那是藏匿车辆的好地方,那座农场很适合扎营。” ——然后瞬间明白自己不必再为那些事情担心了。

    在卡塞勒受伤的信号兵查尔斯,搭乘医护列车前往诺斯菲尔德(Northfield)。车行一整夜后,隔天早晨七点,查尔斯被窗外流泻进来的明亮绿光唤醒。他看看四周,发现车厢内其他弟兄哭了起来。然后他望向窗外,看见“诗人传唱了几世纪”的景色——那是青翠的英国乡间。历经尘土、焦黑的断壁残垣,以及被夷为废墟的法国北部之后,眼前这片娇嫩的绿色简直让人无法招架,弟兄们瞬间崩溃。

    布鲁克将军也感受到这份对比。在多佛上岸后,他先跟拉姆齐报到,然后开着一辆指挥车北上伦敦。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他想起自己刚刚脱离的险境:燃烧的城市、死掉的牛、断掉的树、枪炮和炸弹的猛烈攻击。“在极其痛苦的短短几小时内,直接从炼狱进入了这样的天堂,两者间的对比因而显得益发美妙。”

    他在伦敦和迪尔将军短暂会晤,然后搭上火车回到位于哈特利温尼(Hartley Wintney)的家。他现在困得不得了,于是想尽办法勉强自己在车厢内走来走去,试图保持清醒,要是闭上眼睛,他担心自己恐怕会睡到坐过站了。

    他的妻儿在月台等候,簇拥着他回家。他喝了一杯甜甜的奶茶,终于能够上床睡觉。他总共睡了三十六个小时。

    他们全都疲惫不堪。第四师参谋李察森少校两周以来只睡了十六小时。在一波撤退行动中,他连续六十二个小时未曾合眼。终于抵达师部在奥尔德萧特(Aldershot)的集合地点后,他倒在床上睡了三十个钟头。比米什上尉隶属于在斯滕贝克反败为胜的皇家诺桑伯兰郡燧枪兵团第九营,他最厉害,一觉睡了三十九个钟头。

    救援人员也同样疲倦。比尔上尉的扫雷舰连续不断出勤,两周以来他只有五个晚上睡在床上。在多佛负责管理部队上岸的沃辛顿上尉,一天早上摇摇晃晃走进食堂,当培根和鸡蛋送到他面前,他不小心睡着了,胡子都泡进盘子里了。“温莎号”驱逐舰舰长裴利中校发现,船只在多佛掉头时是他唯一的休息机会。但是即便那个时候,他也绝不打盹,害怕自己醒来后头脑不清。相反地,他只是坐在舰桥上,喝一杯掺苏打水的威士忌。这必定是一帖良方,因为他接连十天完全不必睡觉。

    没有人比平民志愿者罗伯·希尔顿更累了。他跟他的伙伴、戏院经理泰德·萧,连续划船十七个钟头,把部队从防波堤附近海滩接驳到斯固特和其他小型轮船上。就连希尔顿体育老师的训练,也没让他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考验,但是他做到了。如今任务完成,他们双双返回拉姆斯盖特。

    他们亟须休息,却接到指令,要他们帮忙把小船沿泰晤士河带回伦敦。更糟的是,他们分到“莱伊盖特二号”——他们当初开到敦刻尔克,最后却因螺旋桨故障而弃置的大型机动船。他们拖着满身疲倦出发,绕过北岬(North Foreland)进入泰晤士河入海口,沿着河道逆流而上。

    真正的盛大欢迎,是过了黑衣修士桥(Blackfriars Bridge)才开始的。港口和市中心忙得没时间观看这支沾满尘埃与油污的舰队通过。不过,当“莱伊盖特二号”越过停在岸边的“发现号”培训船时,培训船上的海童军高声欢呼。船只持续往上游航行,沿途的喝彩声越来越热烈。

    切尔西(Chelsea)、哈默史密斯(Hammersmith)、特威克纳姆(Twickenham),每一座桥都挤满了欢呼的民众。希尔顿和萧终于把“莱伊盖特二号”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