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2/4页)  无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侍郎,与父亲李瓒同朝为官,人皆以为荣。官至户部尚书。李廷相字梦弼,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卒谥文敏。著有《南铨稿》

    正文 武侠浅谈

    最近拜读别人的武侠作品,我思考了很久、很多。以前我脑海中一些不大明晰的东西,现在我能够想得比较清楚,在这里我希望能跟我的各位读者分享。

    梁羽生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但是在我看来,世间本无侠!江湖中更没有“侠”!

    什么是侠?不以利益为目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称之为“侠”!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为国为民者是完全发乎本心、不在意丝毫外在利益的吗?不见得!有人为国为民是为留芳青史之美名,有人为国为民是为子孙后代之福利,再怎么清正廉明的清官谏臣、再怎么保家卫国的名将悍帅也摆不脱这“名利”二字!因此我并不认为真的有人能够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行侠仗义!更何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存身的世界做些什么,这些是我们的义务,难道我们做到了贡献社会就可以称之为“侠”了吗?当然远远不够!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别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有纷争!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清楚的看明白了这一点,因为只有利益才会让人“身不由己”!在这样的利益的江湖中存身,还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我不相信有人能够做到!

    但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反对侠义之道,相反地,正因为这世间缺少真正的“侠”,我们才应该弘扬“侠”文化,在文学的领域中创造出现实中所没有的“侠”精神,使之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正确方向上的指引!

    只不过写“侠”的人已经很多了,不缺我这一个,因此我的文字只写“武”,不写“侠”!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字写出贴近人xìng的江湖,写出不是侠者的“大侠”!

    正文 倭寇史料

    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着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倭寇以日本人为主,目的是为了报复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后期倭寇基本上是中日混编队,起因为明朝的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也是《沿海御倭》一卷的背景。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luǒ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明朝正德年间,亦是日本战国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