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迷失的平行 第十章(第1/4页)  余生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迷失的平行

    第十章

    篝火已经燃起,在微风中不停跳动、明灭不定的火光下,只有马东明教授和余生两个人坐在那里,低声交谈着。

    “从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秦国的土地。”马东明教授又往火堆里加了些柴火,停下手来,打开了话匣子。

    “先秦的耕战体系为秦国军事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函谷关的天险又守住了东方诸国的进攻,秦国在自保有余的情况下闭门发展。

    其实在公元前627年,也就是春秋时代,晋国军队曾经在函谷关与秦穆公派去东征的秦军大战,秦国全军覆没,晋军坑杀秦国军队。此战至使秦国失去了向东发展的信心,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我们脚下所在的地方,最开始就是戎狄的地盘,后来变成了秦国的地方。

    那时候这里还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全是沙子碎石,据我们考查到的资料显示,当时这里还是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余生收拾起低落到心情,坐在旁边的一个石头上,认真的听马教授讲古。

    马教授打开随身的水袋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无子。诸弟争立,穰侯魏冉欲立惠文王妾芈八子之子公子稷,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乃拥立质燕之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穰侯秉政。

    公元前293年,韩魏欲联军攻秦,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

    公元前283年,燕赵之相乐毅率三晋、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

    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了当时政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带的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顷襄王乃辟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

    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见欺于赵惠文王,昭王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与大败秦军。

    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范雎为相,迫母宣太后不干政,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不能败赵,相持数年。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这是史书上的记载。”马东明教授知识渊博,张嘴既是大段的历史资料背诵而出。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卒,子秦王政立,年十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平定幸臣叛乱,次年又罢吕不韦之相位,迁之于蜀,后又迫其自杀,重用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起,至公元前221年止。十年中,命王翦、王贲父子及李信、蒙武等将率军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自号皇帝,是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来分裂割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