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无情(第1/3页)  问道于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本国,原名倭国,或者倭奴国,乃是位于东方海域的岛国,所以又名东瀛国,为我泱泱中华之下邦小国。由于其国人均身材矮小,故东汉光武帝时赐名为“倭”,赐封当时的倭王为倭奴王。

    后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倭国全境的统一,逐对“倭”的称号感到不满,并自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正式定名为日本国。

    可是我国人仍喜欢沿用东瀛国的称谓,并称他们的国民为倭人或倭奴。

    此国风土人情事事效仿我国,仅看他们穿着,便是从我唐朝的服饰演变而来,偏偏又东施效颦,一知半解,将我堂堂的中华汉字拆个七零八落,作为自己国家的文字,当真是可发一笑。

    不过也许因为习武的缘故,我对东瀛武功却是大感兴趣。他们那里是刀剑不分的,明明用的是东洋刀,论的却是“剑道”,又被成为“打太刀”。

    剑道流派也是层出不穷,其中的“神道流”c“影流”c“中条流”被公认为三大源流。东洋刀也是由我国唐刀传入,慢慢流传到后世的,握法很是奇特,他们是双手握刀的。

    其实在我国古代,最古的源流叫“荆楚长剑”,就是双手持用来劈砍的剑,长一般有一米五左右。荆楚长剑号称百兵之王,因为它比长器械灵活,又比短剑长,跟谁打都占优势。

    只不过自唐代以后,长剑就退出了战场,没想到却被这弹丸之地的东瀛国继承了过去。

    双手执刀的好处就在于臂力够足,一个人单手执刀剑,力量再大也有限,若双手同上,则弥补了力亏的缺点,不过这一来灵活性又不及单手了,可谓有利也有弊。想那东瀛国必是因为地少人稀,故才用此双臂齐上之策,恨不得四肢齐上用以克敌。

    那东瀛使臣名叫小泉龟一郎,在倭国也算出自贵族人家,正是我今年第一单任务中需要护卫之人。斋主那日给我的卡片当中,便记载着此人的身形相貌,姓名来历,而这如梦客栈正是我们的接洽之地,谁想他昨日刚刚抵达,便出了易水寒这样的事情。

    这龟一郎身边确有几名高手,可是当易水寒动手之际,却无一人出手拦截,显而易见,分明是在考教我的身手。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一路上不可能风平浪静,哪会带些庸手上路。

    更有甚者,我猜想那龟一郎本人也是有所依持,只看他自易水寒落刀之际毫无惊慌之色,那份气定神闲便非是等闲之辈。

    想至此我嘴角微微上扬,暗道水寒这次可谓托大了,若不是我及时出手,他即使在那龟一郎面前也讨不到好去。我这易大哥什么都好,就是心思太过粗犷,疏于缜密。

    不过那帮东洋人惹得他如此不顾性命,定不是什么善类,我心内一揪,知道这次自己又是在助纣为虐。

    那卡片上只写着老者的身份来历,并无其他,所以我也不知龟一郎都有过何种劣迹。每次行使任务,我都不会刻意去查探目标人的生平事迹,是大善之人也好,大恶之人也罢,其实都与我无关。

    人生有时候就是四个字:难得糊涂。知道了便会影响自己的判断,会心软,心软则手软,无情系铁血之人,岂能手软?

    可是这易水寒的出现,恰恰在向我传递一个讯息,此倭奴该杀不该留。我双手握拳,心下不禁愤愤,那又如何呢?我是杀手,杀手哪里需要什么是非观!

    想通了此节,我打迭起精神正要出门,一转念又想起当年和水寒相识的经过。

    我二人自塞北延边初会,松花江畔斗酒论拳,鼎烛夜谈,三更潜入大贵之家劫富济贫,结伴深入长白山猎熊伏虎,彼此相知甚深。

    他知我虽系江湖为人不齿的刺客杀手,但并不曾有过大奸大恶之行径,往往行事为身不由己,故才对我另眼相看,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