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8章 吏部刑部之难(第1/2页)  明皇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厚照这么一说,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不由得羞红了脸,他狠狠的瞪了之前弹劾别人打呼噜的那个御史一眼,在他想来,若不是这个御史言官,陛下也不会当众批评他。

    敲打完这些御史言官之后,朱厚照才对刘大夏说道:“晚会儿把这些事情写成折子呈上来,朕要拿回去好好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明军队改革和军工体系的建立可是重中之重,刘大夏在朝堂上的发言时间有限,肯定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说清楚,朱厚照这是让他将细节在奏折中给详细阐述一遍呢。

    随后就是吏部了,实际上吏部乃是六部之中实权最大的部门,但是由于马文升祈休,现在实际上管事的是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同时又兼任教育部副部长的焦芳。

    焦芳升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之后,曾写就一篇《南人不可为相图》,这已经引起了诸多南方人的不满。与此同时,在朝中,每退一南方人,焦芳便喜不自禁,有时写文章,亦必诋南而誉北。这当然引起南方人的极大愤懑。

    不过焦芳此举却合了朱厚照的心意,因为南方诸多在朝为官的官员,多与南方商贾关联甚大,这对于大明的时局和朝政自然是不利的,现在有了焦芳这样一位实权派坐镇吏部,南方想要入朝为官者,势必行事之间如履薄冰,再不敢肆意妄为!

    “陛下,正德元年至今,我大明革除功名者三百余人,各级官衙新任命官员五百余人,致仕和祈休官员约有四百余人,新任官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基本上都为精干之辈,但是京师附近府衙的任免问题还未决定,由于教育部的新教育制度还未制定完成,科举制度改革和新教育考试制度还未完善,因此这一地区的官员任免还并未实施,留待陛下裁决。”

    听完焦芳的奏报后,朱厚照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新任命的官员年纪趋于年轻化是他朱厚照的指示,这对于加速大明朝廷各机构的新鲜血液流动至关重要,不过这批官员还是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产物,其能力也肯定还是参差不齐,对大明今后加快改革的步伐恐怕难有大用。

    当然,这并非是朱厚照反感科举考试之下的文人,实际上无论是李东阳还是杨廷和焦芳,都是进士出身,位列庶吉士,由此可知他们的科考成绩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这些人也确实都是人才,所以朱厚照反感的并不是科举考试制度下产生的官员,而是科举考试制度的荼毒问题。

    而且官员越多,乡绅越多,这就意味着乡绅这个免税集团又进一步扩大。

    特权阶级人数的增加并不是什么好事,别的不说,单是这批人中的寄生虫,就能使得大明许多地方天怒人怨,朱厚照就是再努力的改革朝政,提升大明经济发展,也抵不上一群寄生虫的蚕食啊,毕竟这些改革的红利经过寄生虫的瓜分之后,恐怕难以落入到底层百姓的手中。

    “罢罢罢,这些教育部的问题,你与杨廷和当加快速度制定和实施才行,切不可再让朕催促。”朱厚照本想训斥教育部的官员几句,但是他看到站在前列的杨廷和也是面露苦思之状时,皇帝陛下就不好再骂他们了,毕竟杨廷和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他既要兼管着军械局,同时又是内阁辅臣,入职西苑,肯定是每日都难得空闲啊。

    焦芳闻言,冷汗直冒,皇帝陛下虽然没有训斥他们,但是那句话却也说明了他们办事不利,焦芳自知自己入职西苑之后,因为《南人不可为相图》肯定得罪了不少人,若是今后有人心怀叵测,召集其它大臣连番参自己一把的话,就算是皇帝陛下愿意保自己,只怕自己也无颜再留在朝堂了。

    刑部尚书闵珪在此时站了出来,刑部本是中央六部之一,不过刑部在六部之中的相对权重较小,近年来,也很少受到皇帝陛下的重视,因此他说起话来也是有些底气不足。

    “陛下,刑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