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一体纳粮改革不顺(第1/2页)  明皇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廷和会缺这一点赏钱吗?显然不会,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图个好彩头,毕竟大轮船制造成功,这是一件大事,这也说明他杨廷和在天0津这里待了几个月也不是白待的,每日的风吹日晒,他堂堂一个大明内阁辅臣,马上就快成工匠和包工头了。

    朱厚照当即下令赏银万两,当然了,由于此时采用了新的货币政策,自然是将其折算成了银元发给了杨廷和,这笔钱确实是多,但是在朱厚照看来,这和杨廷和所做的贡献相比,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毕竟连钟离恺,刘实在乃是孙义与林业升等人,他们因为参与了皇商的管理之事,虽然没有得到多少赏钱,但是其红利分成可是比万两赏银要多的多。

    而且朱厚照之所以如此重赏杨廷和,也是为了加大民众对科技发展的追求和探索,科技的发展不是仅仅依靠一人就可以做到的,即便是身为皇帝的朱厚照,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使得整个大明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唯有这样,科技发展才能持续下去。

    不过事事总不是如此顺心,黄宝到山0东就任巡抚之后就考虑着如何实施官绅一体纳粮,顺天府那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实行的倒也是顺利,这给了黄宝很大的信心,虽然山0东是士绅之乡,官绅一体纳粮实行起来不如顺天府那般顺利,但是黄宝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应该处理好这些问题。

    然而实际上,黄宝想错了,在山0东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阻力不是一般的大,那是难以想象的大,许多士绅不仅不配合,甚至于有些还公开反对,有的还将孔老夫子搬了出来,言称孔家世代在曲0阜生存,每逢朝廷困难之时,孔家总要挺身而出,现如今孔家诸多子孙尚且在世,孔老夫子的光辉还永存世间,朝廷难道就翻脸不认人了吗?

    这件事情闹的很大,山0东的这些士子除了在《山东日报》上刊载自己的思想和议论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外,甚至于有些士绅悄悄的向《大明日报》投稿。

    朱厚照之前曾给牟斌指示,要求他在大明允许的范围内活跃大明思想,这是因为朱厚照相信兼听则明c偏信则暗的道理,牟斌倒也是按照皇帝陛下的安排照办,《大明日报》所招收的人才也多是思想开阔之人,甚至于《大明日报》的副刊《思想杂谈》上已经逐渐出现了不少民主思想的意思。

    其中在《大明日报》和其副刊《思想杂谈》上,贵州布政使王阳明也发表过不少文章。

    所以牟斌并未想到官绅一体纳粮的影响之深远,《大明日报》全篇刊载了山0东士绅所写的《何为官绅一体纳粮?对山0东巡抚的十问!》,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在《大明日报》上掀起了一场议论的风波,这风波很快就波及到了整个大明,在如今大明报纸报刊行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

    一时间所有士绅奔走相告,互相商议,其内容自然是如何抵制朝廷的士绅一体纳粮之策,甚至发展到后来,这些士绅大有拉帮结派的趋势。

    朱厚照立即着令牟斌停发刊载有《何为官绅一体纳粮?对山0东巡抚的十问!》文章的那一期《大明日报》,随后责令礼部c户部等能臣立即在各大报纸上发文反驳《何为官绅一体纳粮?对山0东巡抚的十问!》。

    此事和百姓的关系不大,他们多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买了报纸让人细细读来,许多锐意进取的官员则明文表态支持朝廷的决议,拥护朝廷的政策,这其中的代表自然就是杜勇烨等人了。

    其实朱厚照也没想到黄宝居然将此事搞成了这个样子,不过他也知道,此事错不在黄宝,任何一个官员到了山0东,恐怕也难以撼动山0东的官绅一体纳粮改革。

    想到这里,朱厚照决定启程南巡,至于这南巡的地点吗,暂且就定到南直隶,对于更南方的江南之地,朱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