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第2/5页)  全民皆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再和张一升唠叨,道别后,径直走向那些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人群中。张一升看着母亲的背影融入到人群中,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心想:昨夜老爸说的确实在理,就我这矮矮的身高丑陋的长相,就算是做了科长,科员们也是不会信服我的,甚至会再背地里,对我议论纷纷。张一升对自己的身材相貌的自卑已经深入骨髓,这是他不想去争取科长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懒惰,散漫,不愿意负责任,生怕做上科长后,会把自己累着。其实,像张一升这样混日子的人,在政府机关里有很多,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每月白拿工资,对这样的生活他们很满足,时不时的心里嘲笑那些靠着自己双手挣钱生活的农民工,觉得他们太无知了,辛辛苦苦赚的钱,还不够养家的,更不要谈什么福利待遇了。像张一升这样的在政府混饭吃的蛀虫们,他们却没有想一想,假如他们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工家庭,长大后,无法靠着自家的关系进入机关单位混日子,又不愿意靠双手讨生活,那么他们会不会饿死。

    这几天来,张璟名总是装成没事人的样子,他手上的那张开往东北的火车票,终于迎来了发车的日子。张璟名的心情既兴奋有焦虑,他把一些必要的行李装在包里,其余的东西能不带就不带,他尽可能的轻装上阵。他没有通知家人,悄悄地一个人踏上了忏悔之旅。

    两天后,张璟名终于再次踏入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铁疙瘩村,虽然时值初冬,但是这里已经有了积雪,气温比津海市要低很多,张璟名在村里四下打听,这个村里有没有一个叫张燕的妇女。那些年轻人不是摇摇头,就是说些“没听过”、“不知道”,这类的话。张璟名一头雾水的前思后想,想来想去他“啪”的拍了下头,心想:向小青年打听张燕,肯定问不出来。张燕现在六十来岁的人了,我应该找岁数大点的人问下才对。

    就在此时,张璟名眼前出现一名腋窝夹着拐,走路一瘸一翘,看上去岁数和他差不多大的人,走在路上。张璟名迎上去问:“老哥你好,我打听个人……”那杵拐的人和气的笑说:“谁啊?”张璟名掏出烟,递给杵拐的人,说:“着铁疙瘩村是不是有个叫张燕的女的,现在估计也得六十来岁的人?”那杵拐的人,把烟推回,心头一愣,说:“张燕?那个张燕?”张璟名忙说:“她以前家里开一间包子铺。”杵拐的人听了后,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张璟名,觉得他看上去文质彬彬,像是个几十年前上山下乡时候的知青。他心想:你们这些早些年的知青返乡后忙工作,现在终于有时间回到年轻时候所在的公社转转了。想到这里,杵拐的人哈哈大笑,说:“你算是找对了咯,我就是张燕他老爷们,我叫武三良。”武三良边说边拉着张璟名往家里走,“走,老哥咱们回家说。”张璟名被武三良的热情好客,搞得有点不知所措,此时他的心情异常纠结,他害怕到了人家里,见到张燕会尴尬。可是在这个淳朴的武三良用着粗壮的胳膊拉着下,他的两腿也不知不觉的跟着走去,只因张璟名心里也是非常渴望再见一见久违的张燕。

    武三良一瘸一翘的把张璟名拉到家里,请到炕上,张璟名还未坐稳,武三良急忙杵着拐,翻出他平时都舍不得喝的茶,泡上。几分钟后,茶泡好了,武三良乐呵呵的把茶杯递给张璟名。张璟名皱着眉头,看在眼里,心中异常不是滋味,他看出这茶是武三良舍不得自己喝的,只有家里来了客人,他才会泡上一壶,请客人喝。可是,张璟名自感配不上做武三良家的客人,双手捧着茶杯的张璟名,心中忐忑,四下打量着武三良的屋子——三间瓦房,纸糊的墙面,老旧的两箱柜橱上面放着一个橘色塑料壳的黑白电视——是上纪八十年代,日本产的十二英寸索尼牌的。这是屋里唯一的电器,估计也是最值钱的东西罢。张璟名不知道,这个电视是张燕和武三良成家时候买的唯一的家当,在当时的年代,有钱都不见得买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