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实事求是(第1/2页)  天才补习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小学生遇到苏轼又会怎样?”

    前几天,恰逢苏轼老先生诞辰980周年,而清华附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微信文章,也不知道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刷遍了朋友圈。

    或许是因为在这一篇文章中,小学生利用现代的信息科技的能力,远远地超越了许多成年人的认知水平,一时间引来了无数网友的折服和赞美之声,不过其中也有不少学者的质疑,让许多人不禁也开始反思了起来。

    其中有这么一篇《小学生研究苏轼,动了谁的奶酪》,一下子就引起了李强的兴趣,索性就继续拿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了。(嘿嘿,反正现在也没有上架,也没有获利,信手地摘引一些,顺便也为今后保留一些资料吧)

    文章的内容如下:首先我们可以想见的就是小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帮助,这个家长帮助其实是潜规则,大家一直都心照不宣的,因为每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对孩子学校的各种任务,都是家长的义务,而这一次遭到吐槽,更为关键的还是背后的家长属于超牛,让太多人羡慕嫉妒恨了,因为清华附小的清华的子弟学校,家长是清华老师,这老师的水平当然是杠杠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小学生的研究范围和水平。

    根据朋友圈中分享出来的23份课题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小学生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既有《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还有《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等几篇,水平之高,真是惊倒了一片网友。

    其实这样的文章,不要说当下的众多小学生了,恐怕是一般的学生家长也是有心无力的,所以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家长的学识水平,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恐怕也是导致许多家长,专家学者深深焦虑的重要原因吧?

    当下“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的孩子”的教育理念,已经早早地深入了人心,尤其那一句“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恨教无门的家长的心,尤其提倡了素质教育以后,更是有人提出了素质教育才是让寒门子弟进阶无门的重要根源之一。

    为此,有人还专门撰文称《没有一个好爸爸,清华附小的学生还能遇到“遇到苏轼”吗?”,文中提到,要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不能只用学科分数来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还有人质疑,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活动,实则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并不能反映小学生的真实水平其中的观点固然犀利了一些,但还是针砭时弊,指出了当下的许多问题的,尤其是在质疑里面,竟然还出现了北大的文科学霸与清华学霸的互相较劲和贬低之意。

    不过在文章的作者看来,其中意义好像还远远不在于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文科思维,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都已经要被理工科的小学生所秒杀了,甚至这个秒杀,实际上连北大的文科学霸也不可避免了。

    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之后,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对于我们传统的文科学习模式发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西方意义上的文科已经明显地与我们中国的文科概念明显地不同了,尤其是那些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技术工具进行文科研究的学习模式,已经是我们那些孔乙己式的不学习理工科的文科学霸们所媲美的了,尤其是那些在理科学霸背景下的爸爸指导之下,一个个只有小学生知识水平的孩子们,其实已经明显地碾压了我们大部分的文科学霸了,尤其让文科学霸所不能理解的是,那么大的工作量,真的就是几个孩子在八天之内完成的么?

    毕竟我们不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穷极一生,都在追求文学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