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恰与雄才相逢时(第2/3页)  家庭的希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题上,文学社的同学,意见也存在着分歧。多数同学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读书,以后,重要的是实践。

    一位男同学的说法,代表了这种观点:“实践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是大学生,现在学习知识当然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宝贵的四年耽误过去。以后,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来。至于实验,以后,有的是机会。”

    只有林双巧,和一位男同学。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正因为大学生从小一直生活在校园,对外面的社会知之甚少。而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所以必须重视社会实践。这样走向社会的时候。才能更适应,更能迅速得到社会的承认。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约而同的,请杨宁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杨宁对他们的争论也很感兴趣。他一直在认真的听,也在认真的思考。他不赞同第一种观点,与林双巧他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他见这些同学真诚的想听听他的看法,就不客气了,直率地谈出了自己的认识。

    “对于你们的讨论,我都不是完全赞同。以我的认识,无论对于谁,学习和实践,都是重要的。没有哪个是最

    而且,不能因为时间地不同来划分孰轻孰重。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习和实践,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是永远不能分开的。”

    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在海上捕鱼,那些渔民里的高手,刚上船的时候,也都不懂什么。后来,却成了很了不起的能人。但那绝不是因为他们单单靠实践,多积累了些经验。就把自己提高的。比如我的爷爷,他自1982年开始下海,十多年来,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岸上。他都通过广播c读书和参加培训。来不断的积累知识。因为他懂的,仅仅靠实践,是很盲目的。对他来说学习很重要!他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渔民。就因为在实践中从来没有忘记学习。”

    “而在大学里,大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知识。但是参加实践的机会,相对很少。知道,一些理科设有实验室。也可以算是实践的一部分。但是,那与实际需要相比较,少的可怜。”

    “我读过很多历史书籍。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可是国民党的将领大多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而的指挥员,有很多却很少文化。单从理论知识上讲,是无法同国民党的将领相比的。可是,为什么?他们能从小到大,屡战屡胜。我觉得,这里面,实践中学习是一个重要原因。先把肚子装上几年书,然后,带着一肚子书去实践。并不是个好办法。所以,我觉得,对于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决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离开了实践,任何学习都是没有用处的。社会实践,不能等明天。应该从昨天,就重视起来。或者叫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杨宁的这番话,让文学社的大学生吃惊不小。他们没能想到。这个穿着迷彩裤的打工工人。竟然能说出这样的深刻道理来。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那个高高瘦瘦的,说话有些尖刻的女学生。羡慕的对林双巧说:“双巧,难怪,你对他这么倾心。这可真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他的话比咱们的哲学老师讲课,还能让人信服,我简直有点崇拜他了。”

    杨宁被她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林双巧听了,倒是很高兴。一高兴,就又开起了玩笑。

    她对那瘦高的女同学说:“你既然那么崇拜他,我就把他让给你好了,反正还有下山虎和济公都在在追求我呢”。

    谁知那个小学妹一听,马上接口说道:“那可不行,你要是真舍得,就怕姐夫让给我。我可绝不能让这样的潜力股,落到别人手里。”

    说的大家又爆发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