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扬州(第2/3页)  回清伐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顾大均二十来岁,皮肤金黄,穿着一身标准的鳞甲加披风。大致看去,杨越觉得这个顾大均和石达开倒有些神似,都是那种办事牢靠英明的人。

    顾大均起身之后瞟了一下杨越和他麾下的将士,东王亲军凯旋营的威名早在太平天国治下传遍。

    哪怕是街边小儿也会朗朗上口的说上一句“麦地三千天兵灭上万清军”。

    但是他现在见了,却不以为然,这些士兵衣着民夫的衣服,就连杨越本人也是一身儒装,和顾大均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但是他知道石达开吩咐他的任务,当即面色不变:“杨将军请跟着在下船只前行,可直达扬州,翼王殿下已经府中设宴,为诸位兄弟洗尘。”

    杨越微笑着拱手:“那有劳顾兄开路了。”

    顾大均一拱手没有说什么,转身便回到自己的船上。他一走,石信天就气愤地说:“那厮太目中无人了!”

    鲍予官的聪颖和周博文不相上下,自然看出了顾大均神色之间的变化,他呵呵笑道:“那位将军,可能觉得我军现在模样邋遢,名不副实,心有鄙夷。”

    马明龙闻言看了看周围的士兵,正瞧见一个士兵还在和兵船上的友军傻笑,当即怒道:“立正!没有点我们营的样子!”

    那士兵被他一声吼吓得立刻挺胸抬头,随即无辜地望着其余茫然的兄弟。

    杨越笑着摆摆手说:“算了,威名不是装出来的,是靠真刀实弹的打出来的,快跟上他们的船吧。”

    兵船缓缓前行,商船尾随其后。船只本已经到了扬州境内,只是这里好歹是和清军的前线,过往船只少不了被巡查,有了兵船的带领自然一路路灯到了扬州运河码头。

    扬州运河码头上,此时已是百舟争流,停着数不尽的大小商船。

    士兵们在甲板上惊奇地望着这座长江名城,不停地和周围的同伴交流,忍不住和天京作比较。

    杨越在船头眺望着这座城市,正值正午,城市青烟飘起,运河畔的房屋仿佛带带上了一抹青色,孩童光着脚丫在石板路上奔跑着,挑着扁担的小贩边走边吆喝,远处,饱含历史的仿佛星罗密布,连绵不绝。

    看着这座名扬天下的扬州城,杨越忍不住吟道:“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鲍予官呵呵一笑,说:“大帅果然是饱读诗书之人,既然大人开了先头卑职也可迎上一句。”说着他眼睛一转,诗上心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杨越和他相视一笑,平安到了扬州,不管士兵们兴奋,他们也放松了不少。

    两人在这里对着诗,倒急得马明龙抓耳挠腮,这个需要感慨的时候,他也想附雅从儒来上这么一句,可是无奈肚子里墨水不够。

    扬州的发达,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农业生态条件,同时,也得益于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扬州是个天然的宝地,标准的鱼米之乡,境内基本都是平原,水网交错。

    在这里,神州最大的天堑长江,与中国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两条大动脉,把华夏大地贯通东西,连接南北,漫长的中国历史里,扬州一直担当着水路交通枢纽的角色。

    没有火车qi chē,能四通八达的,主要是水路,天平军失败以后,几经bà一 d一ng,加之海上运输渐渐兴起,偏安一隅的新埠头上海,逐渐接替了扬州的经济地位。

    扬州由此渐渐衰败,成为中小城市。但这只是后话,只有杨越自知。

    马明龙和石信天两人耳语了几句,刚才被顾大均看不起他们自然心存芥蒂,见要下船立刻让士兵们集合整队,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穿上凯旋营军服,然后自己也急忙去穿上了战甲。

    瞧见他们这样,杨越和鲍予官相视一笑,杨越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