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他从架子上快速找了一本册子一番,指给许明旭看,“喏。不比城里一般的坊市少。”
许明旭一看,那确实是一个非常不低的数字。甚至于这四个坊市缴纳的税,已经堪比别处一个还算不错的县城。这样的收入,足以让一些所谓的不合规矩的言论闭嘴。
屠浩指着坊市上几个特意标注的铺子说道:“就是现在只能说配套的设施‘有’,还谈不上完善。”
许明旭跟着他的手指头看了一圈,不解道:“这已经很好了,有些事情办起来,恐怕比在京城还方便,还有哪里不完善的?”
这并不是对屠浩的恭维,而是实话。别的不说,京城那么大的地方,什么坊干什么,那是有明文规定的。很多人办一件事情,恐怕要来来回回跑断腿。
在江丹社区就不一样了,总共就四个坊市,来回跑花费的时间肯定少,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位于四个坊市的中心,设立了一个便民fu u中心,备注上用蝇头小楷清楚地写了中心的作用,里面不仅设立了里长的办公点,每逢一c五,还有官吏过来轮值,一些需要上册入档之类的小事,就能够直接在这里bàn li。
“还不行。”屠浩很认真,掰着手指头算,“现在配套的教育机构只有一个江丹书塾,但是书塾的门槛高,也不能降。”江丹书塾必须是首先为上层阶级fu u的,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夹带一些家境比较普通但是成绩的优秀的学子才能够被容忍。
如果江丹书塾全面向普通百姓开放,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够,硬件设施也不够。一个班级十个学生,能和一个班级五十个学生的授课效果相提并论吗?
江丹书塾现在的各种教学楼和办公教学设备,包括奖励措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些社会地位高,又财大气粗的学生家长们。哪怕自家的孩子不成器,但是地位在这里,今后无论要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至于去和那少少的几个平民学生去抢饭碗的。
现在书塾里数量不多的平民学生们,早就被这些上层人士视为盘中餐,就等着他们学成之后,招揽他们进入家族给自家的子弟们效力。
虽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公平,但是人生哪有太多的公平可言呢?就现在的社会现状来说,这样的局面已经算得上是双赢了。
可要是江丹书塾一旦放开口,真的“有教无类”,降低了入学门槛,造成大量的资质参差不齐的生源涌入,导致降低特权阶层的受教育体验,最后的结果屠浩不用想都知道——江丹书塾很可能会开不下去。
他当初是打算逐步逐步把江丹书塾平民化,而且更倾向于平民化,但是书塾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点计划赶不上变化。当然,这一点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什么年代都避免不了特权阶层,想要两全其美其实很简单。屠浩指着江丹社区的几个作坊不远处的一处空地说道:“我打算在这里开托儿所c幼儿园。”他对许明旭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两个名词,“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这里玩耍学习,有人照料。家长就能够去赚钱了。”
许明旭对这个倒是不陌生,毕竟这种设施在江丹社区建立之初就有,只不过当时人少罢了,至于现在:“这是打算让外面的人,也把他们的孩子托管在这儿?”
“没错。反正一开始肯定没多少人会来,倒是不用太担心。”他又指了指边上的空地说道,“稍大一点的孩子,放到这边来,教一些基础的认字和算数什么的。”
许明旭想了想觉得不错,补充道:“这倒是可行。再大一些的,还能教一些基础的手艺。等毕业后,这些孩子不说有一技之长,最起码也能顺利找到工,不至于拖累家里。”
屠浩眼前一亮,觉得美少年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接地气了。讲真,反倒是像他们这种官宦子弟,出现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