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寻究源万物更始 遭变故乱世为艰(第2/2页)  相失万重云——我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便是西瓜,盛夏,父亲蹬着绑着篾篓的自行车,摇摇晃晃到县城买了三年的西瓜,才凑齐罚款。那年,父亲也是三十岁,刚好而立之年。

    依照习俗,满月酒是要舅舅出面来剪头发,寓意长长久久。沐冉的舅舅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分配至县里车辆厂工作,后又借调入政府。尽管舅舅口才不佳,在尊崇知识分子的80年代,一个大学文凭,意味着人生的所有筹码。

    村里盛行聚族而居,大多来的人未出五服,也即是上溯四五代,是同一个祖先,估计是为了抵御土匪,互为联结之用。在牧村及附近村落,一直流传着民国悍匪刘黑七的故事,他会将人掳走,悬赏高价,三日不赎,割头剖心,而他也嗜吃婴儿,七八十年后,依旧是乡村的梦魇。

    祖父说,当时村里都有土炮和圩墙,但压根阻挡不住,牧村位于平原,更是经常寇略之方,故而曾祖父早早将女儿许配偏僻山村,一来可避悍匪,二来山村旱涝保收,荒年能有口饭吃。

    牧村里地主之家也有几处,最大的一处,据说把儿子送进了南京中央大学,每年的学费就有六十元,在当时一个帮佣一年赚不上十元钱,但祖父说,那个地主之家很节俭,每到吃饭时节,地主老爷会把一捧黄豆洒在地上,弯着腰,一一捡入瓢内,等他物归原处,饿意早已过去。儿子后来成为国军的少将,回乡祭祖时,用的皆是银祭器,他并未收走,为的是村里的穷苦人可以把祭器典当糊口。在此后,似乎是去了台湾,杳无音信。

    同族人丁兴盛,到沐冉出生时,已有七八十人之多,青壮年大都闯过关东,在当时东北是全国最富庶之地,闯关东回乡的,大多都能有钱盖三间瓦房,娶妻生子。在牧村,人生的出路有三种,一是求学、二是参军、三是闯关东。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