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命数已不同(四)(第1/2页)  忘川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泰山学宫立足泰山,虎踞师州,以弱水之河为屏,历时六千年,与神武山c任情道c太阳宫同时开派,细究起来,甚至要更早一些。春秋之战初期,仙家人士秉承先辈遗风,超脱物外,不问世事,未曾过问人间疾苦,却是儒师挺身而出,带领人族周旋在神c妖二族之间,为后来仙家入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宫祖师儒师圣人来历不可考证,但此人惊才绝艳,竟异想天开地开辟出一条与仙家全然不同的修行之路。修仙练道有五境九法,三灾天劫,以羽化登仙c飞升上界为目标。而儒家修行虽有五境,却无九法名目,更无三灾劫难,虽同样吸纳天地间种种灵气入体锤炼,术法修行却自成一派,与仙道法术迥然不同。儒家修士自圣言开智起,须历士子境c君子境c学士境c子师境,才能修成圣人业位,步入圣人境,是为圣道。这五种境界对应仙家炼精境c炼气境c炼神境c炼虚境c初玄境。至于修成圣人业位以后,是否会如同仙家地仙一般飞升上界,却是不为人知。

    黄泉只知,昔年儒师于泰山讲道,传播学问,五虫众生皆可来听讲。仙家收徒看重根骨,儒师却只中意慧根。慧根即智慧。聆听儒师讲道而开智者,不论出身族类,皆为儒师门生,是以儒师门下,竟有少许神c妖之辈。只因儒师有教无类,无仙道宗派的门户之见,是以许多百姓闻风而至,能登上泰山者皆有资格听其讲道,春秋大战之后,泰山学宫正式定名问世。

    儒师学究天人,所传极杂,尽管学生众多,却无有能继承其全部道统者。无奈之下,众人只得依着喜好,各选一门学问研究。起初学宫之内学风热烈,学生时常举办文会c论赛以砥砺学问。却不料时日已久,学宫门人渐生输赢之念,之后学宫之内便生出派系之别,一众学生因理念分歧于泰山学宫内建立学党,互相攻讦打压,幸得儒师以“君子群而不党”之教诲化解,力压党争。然而学生们表面服从,实则暗中化党为社,仍有摩擦,只是较为克制。再后来儒师突然不知所踪,众学生皆以为他已如修仙之士一般羽化飞升而去。学宫门人没了儒师约束,纷纷开启圣道之争,之后更于学宫内成立学殿,以天地为棋c苍生为注,投身红尘,各佐王者,引发“百家争鸣,诸王乱世”,直至后来仙家出手结束乱世,攻上泰山。正当泰山学宫将将告破之时,儒师回归,勒令一众仙道宗派离去。儒师德高望重,仙道宗派却也不惧,据理力争,指责泰山学宫祸乱天下,损耗人族。学宫诸圣为求延绵道统,在儒师首肯之下,承诺偏安师州一隅,再不参与阳州大事。

    这六千年间,阳州之上无数门派生灭,即使九大仙门的名头也几经更迭,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便如同三千年前五灵道代太上道执掌渊州,而今又为旁人覆灭,尚不知渊州新主会是哪家。泰山学宫却倚仗儒师余威,始终巍然不动,直至百年前金钟山得五灵道c玉清道力挺,做了那第一个捋虎须之人,才知泰山学宫已然外强中干,儒师也不曾如前次一般现身力挽狂澜,传承六千年的泰山学宫终于告破。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玉清道虽然出手,却是韬光养晦,躲在金钟山背后偷鸡摸狗,游刃有余,而五灵道贪心甚重,将本门弟子夹杂在金钟山门人之中,竟是赤膊下阵,亲上战场,却反被金钟山驱虎吞狼,正面承受了泰山学宫的猛烈反击,虽然获得胜利,但元气大伤,终招致今日灭门之祸。

    吕官明突然沉默,气氛有些尴尬。黄泉开口道:“即便令师弟有重宝护身,然其修为太浅,难防旁人偷袭。却不知我们何以来此,不尽早入林,与令师弟汇合?”

    吕官明道:“黄兄,你可知此山之名?”

    黄泉摇头。

    “此山,便是鬼蛇山。”

    “哦?”黄泉挑起眉头:“据吕兄所言,此山乃太阳宫黄都市之道场,山顶便是他的少阳宫。太阳宫也好,少阳宫也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