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张家有女(第1/3页)  谪仙传之青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府南面,一街之隔,是一条约莫三丈宽的巷子,里面住的多是些小商贩以及家中并不十分殷实的读书人,虽无朱门大户,却是个规矩安逸的所在。巷口出来就是庐河,因住户都在巷口洗衣,故名捣衣巷。

    张伯超的府邸就坐落在捣衣巷上。说是“府邸”,其实就是一所二进的小院,且陈旧简陋,多年不曾修葺。门口小石狮残了,门上铜铺首缺了一个,连大门的漆面都斑驳得辨不出本来的颜色。时近戌亥,张伯超骑着他的杂色老马,衣衫褴褛c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最近河道上事情多,晚回家是常事,只是像今天这般狼狈c这般低落,还是少有。妻子刘氏听到他的脚步声,马上就感觉到他垂丧的情绪,“老爷回来了,锅里有鱼汤,我去给你盛来。”

    张伯超叹了口气,心疼地抱怨道,“跟你说了多少回也不听,鱼汤是给你补身子用的,每天就做那么一点,总是留给我,你喝了多少啊?”

    刘氏把床上的针线活计收拾到小竹篓里,笑着说,“我喝了的。你是不知道,现在入冬了,河里水浅,那鱼蹦跶着都能看得见,好抓得很,市上八文钱一斤都多得卖不完,”收拾完毕,她缓缓下床,为丈夫倒上一杯热茶,“看你每天这么累,我也心疼,先喝口热茶,我这就去盛汤。”

    张伯超连忙揽住她的胳膊,“行行行,你好生坐着,我自己去盛。”走到门口了,又想起什么,转身问道:“瑶儿呢?就睡下了?”

    刘氏捂着胸口咳嗽两声,“还没回来。都怨我,中午的时候突然喘不上气,这孩子又是请大夫c又是煎药,忙到快酉时了才把糕点送去郁芳园,你说再等她把货送完得多”那个“晚”字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外面“咯吱——”一声,陈旧的大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张伯超的女儿张依瑶。

    “娘,我回来了。”张依瑶一掀棉帘子进到屋里,她知道不论多晚,不等到她回来母亲是不会睡的。

    “可算回来了,都怪我这身体,把你们都拖累了,哎!”刘氏捂着胸口,又剧烈咳嗽了起来。其实她原先也是个利落能干的媳妇儿,因为刚生完孩子那会儿为了节省用度,仍旧是自己操持家务。有一次在河边洗衣,不小心跌入水中,虽无性命之虞,但却做下病根,时常腰酸乏力c胸闷气短,一天里大半时间得在床上躺着,而且须长年服用补气养身的汤药,所资不菲。她一直觉得亏欠丈夫,不仅不能再为他生养一个男孩儿,而且成了经济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拖累;她也觉得亏欠女儿,多么如花似玉的年纪,好歹也是官家小姐,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制作糕饼,然后送到点心铺子,只为能挣一些加工费贴补家用。

    “又胡思乱想了!要是没有夫人你,我能有这么乖巧的女儿,这么温暖的家?倒是跟着我这个两袖清风的书呆子,让你受苦了!当初要不是生活拮据,也不至于叫你还在月子里就干那么多活,甚至于哎!都怨我啊!”张伯超一直把这事归咎于自己,也是心怀歉疚,于是他们夫妻二人便这么双双愧疚于对方,生活得更加相敬如宾。

    “怎么我一回来,父亲母亲大人就苦大仇深,自责个没完哪?再这样,女儿以后可不敢回家了啊。”张依瑶见惯父母这般相互忏悔,心里既心酸又有些甜蜜。

    “瑶儿,你这灯哪里来的?”母亲心细,注意到女儿进门时拿着盏极精致的绘喜鹊夹纱灯,一看就非寻常人家的物件。

    “哦,魏家二小姐给的,就是那个盛兴隆绸缎庄的魏家。”

    “嗯,魏小姐是善人,要记人家的恩,但这灯啊,你下回记得还给人家,魏家虽富甲一方,咱们也不能穷了志气。”

    “你娘说得对,不过我们瑶儿呀,从小就知书明理,夫人大可放心。”张伯超得意地笑笑。女儿依瑶从小乖巧懂事,六岁起就帮着做家务,因为要照顾母亲,不能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