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论道1(第1/2页)  宋时风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法主的及时开口,朱扬祖也不好再计较,否则就会被人毫无风度,只能憋在心里,瞥向李易的目光稍有不善。

    有时候,人的善恶对口就在瞬间。

    李易并不鸟朱扬祖的喜好,只要走好这步棋,他就能在太乙宫站稳脚,取得自己想要的文疏,然后寻个借口回家。至于得罪个小官,嗯,太常主簿而已,就算你是个潜力股,届时他也远走高飞了,那是山高皇帝远,关我鸟事?

    当他很有风度地逐一稽首,面对张松岭和刘老非c柳青冥c向庄c马俊等五人,盘坐在蒲团上。

    “敢问,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和解?”刘老非开口就是当门炮,直接用易·系辞上的某个章节,更是万世圣师孔子的注释: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李易是重生的人,严格说应该是真灵未泯的转世,又在这个时代生活学习十余年,尤其是在正统的道门为道士,学识和视野绝不会低,至少能够搞懂易。

    刘老非用儒家圣人解释易,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个时代早就是三家你中有我c我中有你,大家都在用,你知道也不可能辩驳,以免坏了潜规则。

    这句话是孔子对易的解释和理解,不要说儒家的学者了,对道门中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先贤至圣就是不同寻常,超越了门户之见,尤其是书生当道的时代。

    易是开物者c成务c冒道者。所谓开物是天下万物从无生有,宇宙混沌初开的场景,特指人所看到的一切,过去是没有的c不存在的,易就是让不存在的事物存在。

    成务则是易演化万物,既然有了物,那又有了发展的时间,推动诸天万物的发展繁衍,万物各成其所是。

    其实,无论是开物还是成物,都是说万物演化,推动力量为何物?那就是道,儒家圣人求道老子,这也是道门津津乐道的事情,无形中高了儒家一个层次。

    当然,这也是道门中人悠然自得,儒家书生并不是分认同,也没有好办法去否认,只是笔糊涂账。

    李易心下稍稍总结,淡淡地道:“开物成务乃冒天下之道,所以,圣人能通天下之志c定天下之业c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是为,断天下之疑。”

    对方让他解释冒天下之道,他直接说圣人统治天下,先从通天下之志方面解释,也就是借用孔子乃至庄子的理论,用了圣人和生生不息来说话。

    其实,儒家和道家有着相济的地方,不要拿变了味的道门来说,整个道德经就是部帝王学,讲究天降圣人治世,你要把它当成出尘那就错了。儒家就更不用说了,地道的佐天子治理天下学说,两者区别在于天c人道。

    关键是天下大业是什么?既然万物生生不息,那么天下大业怎么办?就是如何确保万物生生不息的本。

    道和儒出发点是相同的,结局也是大差不离,过程却有着不同。道家讲究天道,儒家说的是人道,万物演化必然和外界互相碰撞,难免会遇到难料的吉凶福祸。

    怎样逢凶化吉,让百姓趋福避祸,这就引发了道家和儒家圣人的分歧,产生断天下之疑。

    “如何能避大凶?”马俊紧跟紧来了句,多人辩论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跟上上个人的问题,展开车轮战,把对方思维逼到角落里。“自然是以蓍之德圆而神。”李易回答的相当简练,就是通过蓍草祭祀,来合于天地之数,也是先秦普遍的祭祀昊天方式,也是合乎道家传统的礼仪。白茅和蓍草,不同于别的草木,先民认为它们具有其它草木不具备的天赋之德,合乎天数。这就引出某个不容辩驳的道理,既然是合乎天数,那就能和易相通,推演一切时空中所发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