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真事隐去”之谜(5)(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副对联专门为读者而写,把它悬挂在《红楼梦》的入口处,就是在做如此提醒:梦有真有假,如果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也就随之消失;如果你看不到真相,那么真相也就化为乌有。当然真和假的对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角度不同,内涵自然不同。如果你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那么这种对立就是绝对的;如果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到本质,那么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

    不管怎么说,甄和贾的对立是客观存在,这个存在让甄失去了立足之地,失去了本来面目,失去了抛头露面的机会。长期以来,他不得不生活在贾雨村的阴影之中,不得不蹲守在见不到阳光的角落里,不得不默默的等待重见光明的一天。如果上天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贾雨村独自横行天下。

    (4)甄贾结合的起因——甄英莲

    甄和贾从有到无和从无到有的转变,虽说是主动的c自觉的行为,但它的起因是什么?或者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我们理解这一回的关键,也是理解真假角色转换的关键。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甄士隐的梦幻说起。

    甄士隐的梦说到底是女儿梦,因为太虚幻境是他的梦想之地,那里是女儿国,是“通灵”的归宿之地。甄士隐是有女儿情的人,他的梦本该与“太虚幻境”息息相通,可是现实却不能通,给他一个梦断此地的结局。为什么僧道可以入,“通灵”可以入,偏偏他不能入呢?原因就是他身上有“牵挂”,达不到“空”的境界,故而不能与僧道同行,更进不了“太虚幻境”。

    甄士隐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呢?僧道为他想出了“变通”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变有为无。也就是说,甄从有到无的改变是和尚和道士一手策划的,甄士隐只不过是一个具体实施者罢了。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它是从甄士隐梦断“太虚幻境”之后开始的,是在遇到一僧一道之后发生的。书上说:

    (甄士隐在睡梦中惊醒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颠颠,挥霍谈笑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c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撇身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的来历。只听道人说到:“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二位僧道的来历不用我说读者心里都清楚,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青埂峰下的那一僧一道,只不过到了凡间换了另一副尊容,从“骨格不凡,丰神迥别”变成了“癞头跣足”c“跛足蓬头”和“疯疯癫癫”。这就叫“入乡随俗”,所谓“真人不露相”,此之谓也。此时此刻他们在“十里街”出现,不为别的,正是为甄士隐的“梦”而来。

    和尚见到甄士隐后的表现很奇怪,先是哭,后是笑,这一笑一哭大有文章。哭意味着他带来的是坏消息,笑意味着他带来的是好消息。坏消息是:甄士隐手中抱着的甄英莲,是“累及爹娘”的不详之物,若不舍弃,必将带来巨大遭难。好消息是:这个后果可以避免,只不过要付出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