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四大家族政治背景之谜(1)(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婆娑是什么?婆娑这个词在中国的文学用语中多用来形容女子柔曲轻盈,摇曳生姿的体态风韵,或纤巧婀娜,顾盼神飞的优美舞姿。因此,曲中的婆娑指的是女子。作者之所以称其为树,是因为其摇曳多姿的体态如春花春柳。宝玉对黛玉就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容,这与我们常说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意思差不多。警幻所说的“珠林宝树”,不仅道出了宝钗c黛玉之美,也体现了女儿即树的寓意。

    “婆娑”指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以女儿为主的群体。这个群体是作者传经讲道的载体,是他表达思想情感的平台,也是他隐藏历史真相的工具。女儿和真事的关系,就是“宝树”与“长生果”的关系,而惜春就是这棵树上的“长生果”,是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修成的“正果”。作者放弃名利地位,放弃家庭生活,放弃人生享受,独自隐居山林,在清贫和孤独中潜心修炼,为的就是“长生果”——《红楼梦》的诞生。

    那么,惜春和曹雪芹又是什么关系呢?前面说过,一僧一道与一芹一脂是对应的关系,道人即脂砚斋,僧人即曹雪芹。如果说把探春和脂砚斋联系在一起的是道士的风骨,那么把惜春和曹雪芹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僧人的佛性。脂砚斋的名字被巧妙的隐藏在了探春的书斋里,曹雪芹的名字同样被巧妙的隐藏在了惜春的画作中。

    惜春奉贾母之命画大观园,宝钗c黛玉c宝玉c探春一干人也都没闲着,他们时不时的过来帮忙,不停的出主意,想办法,并四处张罗画画所需的一切用品。可是大家忙乎了半天,却没看到她拿出什么画作来,她究竟画了没有?画的怎样?画的是什么内容?书中没有作任何交待。倒是贾母的一席话,不经意间说出了惜春要画的内容,而且大家还为这幅画取了个名字叫《双yan图》。然而,就是在这幅《双yan图》中,隐藏着“曹雪芹”三个字。

    这是第五十回的一场戏,当时大观园被白雪覆盖,犹如琉璃世界一般。贾母看到宝琴披着雪裘站在山坡上,其身后有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她便笑着对众人说道:

    “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yan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这是一幅写意画,所谓“双艳”指的是“琴”和“梅”。贾母在称赞“琴”和“梅”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宝琴所穿的那件衣裳。这个衣裳的名字叫“凫靥裘”,是贾母精心收藏的一件稀罕物,从来没有拿出来过,连宝玉都没舍得给,十分珍贵。由于它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穿在宝琴身上“金翠辉煌”,羡煞在场的所有人。要知道,作者刻意突出“凫靥裘”,并不是在渲染这件衣服有多么名贵,而是在强调它所隐含的寓意。宝琴配这件衣裳,不正是鸿雁传情的意思吗?

    其实,不单单宝琴是鸿雁,大观园的女儿都是鸿雁,在白雪世界里,她们清一色的身穿“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表现的就是一群鸿雁的寓意。贾母之所以要求惜春一定要把“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的添上,是因为这幅画面中有“雪情”的含意。“雪”在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代表作者“平冤昭雪,真相大白”的美好心愿。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红楼梦曲》的收尾曲《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正因为薛宝琴的名字有“雪情”的含意,所以她成了这幅画的主角,也成了众人的焦点。

    “曹”在古汉语里作“群”或“辈”解,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费江河万古流”中的“曹”就是这个意思。曹雪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