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2)(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楼梦》的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一直都是红学研究探索的重点,因为它是揭示这部作品在说什么的关键。如果它只是一部野史,这个问题也就无关紧要,因为野史本来就是无据可考的戏说,假借一个朝代年纪,虚构一个离奇故事,即使其内容“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c大不近情理”也无可厚非,因为谁也不会把它当真。可是《红楼梦》就不同了,它是“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的真实记录,与“胡牵乱扯”的野史有着本质区别,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对它来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绝对不可或缺。所以,要想破解《红楼梦》,必须首先解决这两个问题。

    所谓“朝代年纪”指的是故事发生在哪朝哪代,所谓“主题思想”指的是故事的中心是什么,它包括主人公的身分c家庭背景等一系列内容。原本想把这两个问题分成两个题目来写,后来发现二者的关联度极高,很难区分开来,因此干脆并为一题,这样既方便笔者叙述,也方便读者理解。

    1c关于朝代

    也许你还记得,空空道人见到石头文字后,对石头的传奇故事,居然“无朝代年纪可考”大惑不解,并对其“欲传奇问世”的目的提出质疑。然而,石头的回答却是:“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年纪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c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在这个问题上,尽管石头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他却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个故事不是野史,关于“朝代年纪”没有采取“假借”的做法,而是实事求是的写来,只不过使用的方法比较“新奇别致”,读者必须采取“检阅”的方式方可有所收获。

    一般来说,文章的起始处都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c地点c背景等这些基本要素,野史是这样,正史更是这样。可是,在《石头记》里,我们不仅没有看到这些内容,反而被告知“朝代年纪c地域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空空道人认为,“无朝代年纪可考”就不能算作“传奇”,世人也不会爱看。但脂砚斋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据余说,却大有考证”。也就是说,在空空道人眼里不具备的这些要素,在脂砚斋眼里不仅有,而且还很具体,很详细,问题在于你能不能发现罢了。所谓的“大有考证”,指的是这个问题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要认真去找才能找得到。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找得到的问题。

    其实也不要把这个问题想的太复杂,作者既然是“实录其事”,那么这部作品就和一般的纪实作品没有多大区别,不但故事发生的朝代c地点c背景一个不会少,而且这些内容也是放在故事一开始的地方。只不过,这种交待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以比较含蓄,比较隐蔽的方式表达出来,虽说在文字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这些意思却全都有,一个不少。从作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极其稳妥的办法,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对读者而言,在理解上就要费一些周折。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对这个问题是怎样交待的。

    故事一开始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可别小看这简短的一行字,里面就包含了故事发生的朝代c背景和地点这些我们很想知道的内容。“地陷东南”交待了朝代,“阊门”交待了地点,而“姑苏”交待了背景。为什么这么说?

    “地陷东南”出自“共工触不周”的典故。据《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

    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它的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