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暖香坞灯谜之谜(8)(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c《怀古绝句》之七《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大家一看就明白,这是写王昭君的,但王昭君指的是谁呢?这是问题的关键。从王昭君这三个字来看,应该指的是真嗣子,因为里面有“王”,有“君”,正好符合他从“王”到“君”的身份。作者把真嗣子比作王昭君的同时,把篡位者比作“樗栎”,前者为栋梁之才,后者为不可雕之朽木,二者的区别一目了然。然而,正是这个“樗栎”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出了窃国的勾当。干了就干了吧,还非要把自己装扮成“王昭君”,也不管自己长得像不像,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就敢把“王”和“君”的两顶帽子同时戴在了自己头上,并拿着这张自画像招摇过市,蒙蔽世人。

    对这种人来说,脸面已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大权在握,能呼风唤雨,能荣华富贵。因而,他能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死的说成活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然而,他的倒行逆施有目共睹,他可以欺骗于一时,却欺骗不了一世。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让皇家蒙羞,也让先皇蒙羞。所谓“汉家制度”,指的就是这种厚颜无耻的心态和掩耳盗铃的伎俩。这种人应该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后人一面镜子,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这就是“樗栎应惭万古羞”的真正含义。

    可以想象,真正的“王昭君”,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一夜之间,不仅丢了“王”,也丢了“君”,成为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者。“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河水的呜咽就是他眼泪的象征,凄凉的琴声是他哀怨的体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这个著名的诗句来概括他的这种心情,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他的愁来自哪里呢?来自“闺阁”的遭遇,来自家们的不幸,来自对父皇遗愿的辜负,也来自对自己的悔恨。作者把这个“愁”写在了黛玉的脸上,也刻在了宝玉的心里。宝玉有关“女儿”的酒令,就把这个“愁”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说: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作者用滴不尽c开不完c睡不稳c忘不了c咽不下c照不见c展不开c捱不明这一串排比,把一个“闺阁”之人的忧思,形象而又生动的表现出来,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儿望眼欲穿的情景。她究竟在等谁呢?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给出了答案。这句话来自北宋词人秦观的《忆王孙》,作者以此点明女儿的相思之泪是为“王孙”而流,因为他才是“闺阁”的主人。而“王孙”不是别人,就是“王昭君”,就是“望家乡,路远山高”的真元春。“青冢”即“清冢”,里面埋葬的是“王昭君”,也是“花袭人”。

    薛蟠关于女儿的酒令与宝玉的相对应,他说“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这个酒令正是对“汉家制度”最形象c最生动的比喻。女儿是龙床的象征,能与之相配的当然是具有女儿品质的人,“乌龟”和“马猴”显然不能与之相配。这就点明了女儿“悲”和“愁”从何而来,因何而起。“马猴”指的是谁?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属马的侯王,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雍正。

    第十一c《怀古绝句》之八《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诗是写杨贵妃的,而杨贵妃就是元春,就是宝钗。她的遭遇,是女儿的遭遇,也是“闺阁”的遭遇。元春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是天下第一情人,所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