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芭蕉被宝玉称之为“绿玉”,它是书的象征,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作者借用“书成蕉叶文犹绿”,把书和蕉叶巧妙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蕉下覆鹿”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书的主题与“逐鹿”有关,与皇权的争夺有关,而探春就是这只“鹿”的代表人物。
总之,康熙遗诏里的人选是胤祯,而不是胤禛,尽管这两个名字读音相同,但人却是两个。对此林黛玉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她说:“榛子非关隔夜砧,何来万户捣衣声”。意思是说,尽管“榛”和“砧”都念“真”,但此“榛”非彼“砧”,二者不是一回事。因为,“砧”与月亮有关,与思念有关,与“良人”有关,但“榛”却什么都不是。中国的诗人常以捣衣砧写怀人愁绪,李白就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以表达怀念良人的迫切心情。香菱的“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把“砧”和“月”直接联系在一起,表达的同样是思念之情。所以,黛玉的这个比喻说明,人们企盼的是这个“祯”,而不是那个“禛”,两个字虽然都读“真”,但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为“真”,后者为“假”。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胤祯作为太子的形象在书中有没有出现过呢?我很欣慰的告诉大家:这个形象不仅在书中出现过,就连他的名字也出现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未完c待续)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