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诸子百家(第1/2页)  少年不识愁滋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王怎么那么笨的,秦王给他土地他居然不要。”瑄瑄边读《史记》边自语。

    “真是够笨的,那为什么呢?”我在一旁道。

    “因为他要张仪。”

    “为什么?”

    “因为张仪曾经骗过他。”

    “那你认为,楚王要张仪干什么?”

    “他要报复,谁让张仪骗他!”瑄瑄义愤填膺。

    “如果换做是你,你要土地,还是要张仪?”我笑问。

    “我?我当然要张仪,我要让他知道骗人的后果!”忽然,她眼珠骨碌一转,道,“我如果是国君的话,我要想想土地和张仪谁更重要。”

    哇!这孩子不简单,知道权衡利害得失了。

    “那时的人怎么那么聪明?”她又道。

    “现在的人也很聪明啊!”我道,“不过,那个时期是我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你应该知道‘诸’是什么意思。”

    “嗯,知道,诸就是多的意思。”

    “是的,那么诸子是什么意思呢?”

    “众多的贤良!”

    “贤良不准确。”

    “那么,是众多大地的儿子!”

    “也不对!这个‘子’不能作儿子讲。哎,我记得你们的日积月累中学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谁的话?”

    “《荀子》!但这是一本书啊,因为有书名号的。”

    “是啊,因为这本书是记录荀子的言行的。你有没有发现,古代的好多书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噢,我想想——嗯,有《庄子》、《老子》。”

    “对呀,你看,这样有好几个‘子’了吧?”

    “孟子!”

    “还有?”

    “对啊,还有!否则,就不叫诸子了。”

    抬头,思考,皱眉,无语。

    “还有墨子、荀子、韩非子……”

    “那么多‘子’啊?”

    “对呀,这就是‘诸子’。现在你知道‘诸子’是什么意思了吧?”

    “知道了,是很多有名的人物。那百家是哪百家呢?”

    “嗯,刚才讲的这些诸子都代表一种学术流派,像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这些流派就称为‘百家’。这‘百’是虚指,表示多。”

    “那这些家是干什么的呀?”

    “宣传自己的思想啊,像儒家认为要仁政,道家讲究顺其自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啊,这么多家,那听谁的呀?”

    “是啊,听谁的呢?总不能谁喊得响就听谁的吧。那就争啊辩啊,历史上就有了百家争鸣。”

    “后来谁赢了呢?”

    “后来啊?你看下去就知道了。”

    瑄瑄就很认真地看下去了,看着看着,又叫起来:“称始/皇帝什么意思?”

    “什么叫称始?”我有意问。

    “喏。”她给我看,“书上说,秦政统一天下,称始/皇帝。”

    我忍不住又笑起来:“哈哈哈,你这破句读得太有水平了!小姑娘,这句应该这样读:称/始皇帝。嬴政开始称皇帝了!那你知道秦始皇的意思了吗?”

    “秦始皇原来是第一个皇帝啊!”她恍然大悟。

    “是啊,始皇嘛!”我颔首。

    “那么,他们还吵吗?”

    “谁还吵?”我摸不着头脑了。

    “那诸子百家啊。”

    “哦,对!一开始还争啊,但后来就不争了。”

    “为什么呀?”

    “是啊,为什么呢?你想哦,秦统一了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