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5 看看老师(第2/9页)  数据人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阳秋的心神,猛然一动: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不能用在炼丹炉上?

    不出车,就相当于不启动炼丹炉,不要琴弦,仅仅用炼丹炉来炼制高等级的物品,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琴弦的等级虽然不高,但利润可是相当的可观啊。公司上下这么多号人,这么多嘴巴,都靠这个产品来养活呢!

    既然不能不出车,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多载点货物?

    载100斤也是载,载1吨也是载,载10吨也是载。跑相同距离的路,花的油钱,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并不会因为载重轻了,就降低多少;这点在炼丹炉上也成立。

    炼一根琴弦也是炼,炼100根也是炼,炼1万根也是炼。无论炼多少,自己都是要通电的,反而是炼的数目越少,电能的剩余越大,对自己身体的损伤也越大……

    要不,再多塞点材料进去,炼他十万根琴弦?

    傅阳秋的心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充满了挑战性的想法,但随即又有一丝犹豫:道理人人会说,但落实到实处,却是很困难的。

    诚然,一次性炼制十万根琴弦,的确很有效率,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一旦成功,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自己都不用再考虑琴弦的需求了;更是可以将整个公司的运作,放放心心地交给员工们,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舒舒服服地做一个甩手掌柜,坐着等收钱,数到手软,这样的日子,想想都是一种疑惑,谁不向往啊?

    但问题是,迄今为止,自己一次性炼制的琴弦的数量,最多的一次,也不过5000根。这已经算是批量生产了,其他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分批多次供应,每次的数量,在不等。

    而且这都是在炼丹炉还处于一级阶段时,整天吃着食物,拼命攒下来的老本,前前后后应付了这么长的时间,但自从炼丹炉升到二级后,自己就再也没有用来炼制过琴弦了。因为那时的调琴,销量只能用中规中距来形容,特别是在日本预选赛中闹出了质量风波后,更是有一阵长时间的滞销……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就凭现在剩下来的琴弦,足以应付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傅阳秋在所有人的一致鄙视和轻蔑下,突然来了一个咸鱼翻身!

    到了现在,琴弦的储备已经告榖,马上就要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了。特别是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要是再像以前那样的几千根一次的批量生产,明显是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了,无法做到与时具进……

    前景是美好的,前途是令人向往的,但是,通往前方的路,总是不平坦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次性生产十万根琴弦?这个想法实在太疯狂,会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傅阳秋的心里,极度地矛盾:贪心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自己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

    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里,他甚至在心里深处劝说自己,放弃这个极具诱惑性,又极度疯狂,充满了危险的想法。他不断地安慰自己:以现在这样的速度和效率,踏踏实实炼丹,一步一个脚印,不也挺好的?虽然累点,但是稳定,就像载重不足吨位的卡车,费油是费了点,但是不容易出事;反之,载重负荷过满的卡车,边际成本是控制到最低了,但极容易出事故,到时候,多的损失都去了……

    但身体传来的一阵又一阵地酥麻感,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傅阳秋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

    看来,电能的剩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傅阳秋觉得,要继续这么下去,那以后的每一次炼制琴弦,都将成为一种惨无人道的折磨,说不定到头来,琴弦没炼出多少,自己的身体,先给剩余的电能给损伤了,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