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耕 战(第1/2页)  汉人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谢正请得许维写下公文,张榜招军。

    民众蜂拥围看,将本就不宽的街道,堵的水泄不通。

    林青在人群外远远看着,虽未穿官服,但有持刀的亲兵拱卫,民众见了,纷纷绕开,不敢多看。

    谢正说招足三百,只需一日,林青原本是不信的,因为据他前世所研习历史,自明太祖朱元璋鼎定天下后,昔日随他征战的庞大军队在他儿子朱棣夺位后的第二十五年,已达到了一百二十余万,这样多的军队,自然无疑成为了明朝廷财政上的沉重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负担,明朝廷反思了宋朝募兵制会给朝廷带来的困难,再结合上唐朝府兵制,决定采用世兵制,称卫所军。

    军屯领之卫所。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给耕牛c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初亩税一斗。三十五年定科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馀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

    这样看,卫所兵已达到了自给自足,世代为兵,则兵源不愁。

    可明朝又延续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以文治国,使军人的社会地位处在最低下的环境里,到明初以后,承平日久,几乎人耻为军——

    现今亦不过卫所兵叫绿营兵,这便是林青不信的原因,从来只见军逃为民,不见民户求充军户。

    看着民众都是踊跃参军的一幕,林青不由想:“也许他们只是以为当兵可以不用饿肚子罢了。”

    虽然从未领过兵,也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但林青喜研历史,加之他曾处在前世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就让他有了远高于此时代人的眼光。

    当前局面,可说一无所有,但正是这样,制度及政策才好推行。

    太先进的,如瓜分地主士绅家财,分田于民,这样做,或可得民心,但林青的下场却很有可能是身死族灭一途。

    存在即是道理,太急了,想改变,如汉朝王莽,明朝崇祯,最后都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循序渐进的道理林青明白,但他只有四年时间,显然等不了,且一切先进于这时代的制度,都不适宜推行。

    至于沿用当前?这样的话,却是仍旧停步不前了。

    那么,不能前进,便只有后退一途。

    儿时秦皇托梦,林青曾苦苦思索,前世秦皇墓迟迟不掘,秦皇是否还活着?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百般推演,也不解秦皇让他看横扫是何意。

    他甚至不切实际的想过,是不是要让兵马俑复活,直接扫平八旗?

    直到看到藤越土州的局面,林青才醒悟过来。

    要缔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一个激励机制,要么身为军事贵族的责任c荣誉感的激励,要么是金钱c权力c地位的刺激,而不管实行哪一种兵役制,都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社会制度。

    这点上,明朝的世袭军户制便是反面教材,它原本的想法是好的,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明朝的社会制度,却使军人社会地位低下,如陕西有军户全家逃窜,湖广武陵,有军户男丁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婚配。

    民户都怕和军户通婚,重累自己男女,拒绝婚媾。

    明朝军户本非贱民,而实际上却和贱民的地位等同了,这便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制度。

    林青明白,自己要推翻满清,让汉人崛起,他的敌人并不止满清一个,三藩,台湾,都是阻碍。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争夺地盘,而争夺地盘最行之有效的制度,便是秦朝的“耕战”。

    秦朝之所以能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皆是因为秦皇定国策“耕战”——

    秦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