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终定(第1/2页)  从此史上无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天后,陶明实在不放心,来到了下邳城中。

    城主府中,陶明正在听取鲁肃对陶鑫案件的调查结果。

    “主公,如今陶鑫一案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平时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可以说罪无可恕,按照律法当斩。”

    听着鲁肃的汇报,陶明脸色平静,问道:“可有人命案?”

    鲁肃听完,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对陶明说。

    陶明未等到鲁肃的回答,抬头看了他一眼后,说道:“直说便是。”

    鲁肃得到陶明的命令,遗憾说道:“一名乡妇被其玷污后,跳井自杀了。”

    听完这话,陶明未曾愤怒,也未曾开口,只是平静的起身出来大厅。身后的鲁肃看着陶明的身影,叹了口气:主公,何必啊。

    从城主府中出来后,陶明一路向着陶谐府中走去。

    “二爷爷在何处?”

    听到陶明问话的下人,忙说道:“此时老爷应当在书房中。”

    “来路。”

    说完,陶明便与下人一齐来到了书房外。

    陶明看着书房门,平静了一番心情后,走了进去。

    陶明站在门内,看着正在聚精会神书写的陶谐,陶明看到了自己祖父的影子。站了片刻后,陶谐才发现了站在门口处的陶明,连忙说道:“明儿快快进来。”

    陶明应声进去后,也不开口说话,只是站在陶谐的身边。

    陶谐看出陶明的来意,故作平静但话语颤抖的问道:“明儿,你叔父如今如何了?”

    看着自己二爷爷老迈的神情,陶明心中一痛。

    “叔父尚还安好。”

    陶谐听到,稍微安了安心,试探的问道:“那他所犯之事,可严重?”

    陶明神色凝重的说:“强抢民妇,致使投井。”

    陶谐拿笔的手,颤抖着,但始终没有动静,直到很久后,方才平静。开口对陶明问道:“明儿要如何处置?”

    陶明对陶谐的心情非常理解,但他所处位置不容他视而不见,而且世人也不会容许他视而不见。思虑一会儿后,对陶谐说道:“此次,我本想来告诉二爷爷,叔父非死不可,却始终开不了口。哎。”

    陶明叹息一声,接着说道:“如今我只想问二爷爷一句,可愿远去扬州?”

    听完陶明的话,陶谐便明白了。只有带人远离此地,从此隐姓埋名,再不出士,方可保得陶鑫一命。陶谐像一下子老了许多一般,说道:“罢了,这世间权势,又岂是人人可受?还望明儿日后多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啊。”

    陶明看似冷酷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些柔情。向陶谐跪拜道:“二爷爷,带陶明完成大业,定日夜陪伴于左右。”

    说完,起身向陶谐告辞离开了。

    归途中,陶明满脸的苦涩,若不是为了法纪严明,陶明不得不如此。谁又愿意看亲人受难,哪怕罪大恶极,但始终存有血脉关系。人之常情罢了。

    回到城主府,陶明将鲁肃叫来,说道:“陶鑫罪大恶极,于狱中自杀。另外安排二爷爷一家远离徐州,去往扬州享受清福。需低调行事。”

    明白陶明意思的鲁肃,不得不感叹道:“若主公心下不忍,又何须如此,徐州上下不会有人提起此事的。”

    陶明扭头看向鲁肃严肃的说道:“此事不必再提,速速行事。”

    “属下明白。”鲁肃说完,转身向外走出。

    看着鲁肃出去,陶明低声说道:“子敬啊,陶明如何不知啊。无人提起?陶明自己便做不到!”

    只有陶明自己心中知道:他从来到这里后,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他如今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痛快的与诸侯争霸了。他要做的是改变这个时代,用铁骑统一全国,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