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定计(第1/2页)  从此史上无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完三人各自的计策,陶明明白他们的意思后,便认真的思索起来,再联合各个诸侯的性格及优略之势,便有了决断。

    “奉孝,你按照自己的方式,先行去安排。需要哪方面的支持便派人知会我,定尽力满足。公瑾,你也按照如今我们边境周围的实力分布,以全部来袭为假象,尽快给我一份攻防分布。至于明面上,就按照子敬的办法,先暂时不动,看看局势如何再作计较。”对于陶明这么安排,三人都没有意见。毕竟这次的事情三人意见都被陶明用到,而且三人都是识大体的,如今局势有些危机,若一个不好,会动摇根基的。就算陶明不用哪个的意见,也不作那小女人姿态,闹情绪。

    随后,陶明与他们有谈了些家常后,便遣散了他们。除了他们外,陶明自己也还有很多的公事私事要处理。等三人出去后,那鲁肃却是去而复返,来到门口向陶明请示一番后,来到了陶明书桌前。陶明见此,就知鲁肃应当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便请他落座。然后问道:“子敬去而复返,可是有事要说?”

    鲁肃向陶明一拱手后,说道:“主公,如今你被献帝册封为王,子敬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陶明见一向与陶明无所顾忌的鲁肃都有些拿不准,还特意独自返回,如今又拿不准的问自己,便知道估计确实是有要事。便收起笑脸,郑重起来,问道:“子敬有何话,不妨直说便是。你我相知多时,哪有那么多顾忌。”

    鲁肃听到陶明的话,心中微微一暖。然后便坦然的说道:“主公,如今你刚刚被册封为王,而底下的文武官员,却都是原来的品级。如果只按照原来一州所设的体制,却是有些相形见拙啊。而且若是主公有所想法,那官职晋升这些,还需要主公多方考虑。毕竟众人跟随主公,除了少数是与主公志向相投外,更多的人是为了能让自身有所发展的。子敬见主公年轻,怕对这方面有所轻视,所以才有此去而复返。”

    陶明听完,才想起来,如今自己的身份提升了,手下的编制也是该提升了,而且手下文武的官职也要相应的提升。然后笑着对鲁肃说道:“子敬,你我之间,以后不要有所顾忌,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如今这事,本就应该由你来说的,有什么可顾忌?至于这事具体如何安排,我暂时不想大动。暂且按照原来的体制,这些日子我仔细想过后,再与你商议。”

    鲁肃见陶明重视起这事来,便达到了目的。与陶明告辞后,退出了书房。

    其实也难怪鲁肃尴尬犹豫。毕竟他本身作为陶明的谋臣,而且又是地位极为显赫。他如今提起此时,难免让人觉得他野心太大,都已经如此地位了,还要想着能不能再高一点。但这些想法,陶明是不会有了。或者准确的说,是不会对鲁肃有的。前世鲁肃直到死,都一直兢兢干干的为东吴效力。而且不管是孙策还是后来的孙权,都对鲁肃十分敬重。这就足以说明了很多问题了。试想臣子若是野心太大,不服主公命令。这孙策和孙权二人又不是傻,怎么可能那么重要他。

    而此时留在书房的陶明,经过鲁肃这么一提醒,觉得这事确实应该马上解决了。不然一直拖着也不是个事。但是现在局势还不太明朗,所以陶明想先过了这段时间后再行安排。也能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想想,分析一下。

    之后,陶明也没有在书房多待,今日是结婚后的第一天。按照习俗,陶明本应该与蔡琰去看望自己父母的,但因为刚刚的公务,所以暂时还没有前去,如今时间暂时解决,就返回到房中,与蔡琰一齐去见父母了。

    然而,就在陶明还在忙活这些大婚后的事情时,陶明封王的消息也纷纷传到了一些离得近的诸侯那里。首当其冲的就是袁术,接到孙策的来信后。袁术气的将桌上的书简纷纷砸到地上。怒声喊道:“这陶明几辈子修来的好运气。居然能封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