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爱的艺术(第1/2页)  梦想涟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希·弗罗姆:

    1.爱,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享受到的一种生活情趣,也不是与一个人达到的自我成熟度毫不相干的身外之物。[书库][].[].[>

    2.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被爱,如何变得可爱。

    3.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所产生的迷恋,那种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度。

    4.成熟的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5.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6.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

    7.只有被剥夺了全部最低限度的生存必需品的人才无法享受给予物质帮助的快乐。因此贫穷也是堕落,这并不仅仅因为贫穷所直接导致的苦难,而是因为它剥夺了贫穷者给予的能力和快乐。

    8.给予暗示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给予者,这就意味着: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

    9.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10.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11.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12.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的反应。

    13.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14.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15.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一定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

    16.只有爱那些对实现某种目的帮不上什么忙的人,爱才会开始显示出来。《旧约全书》里,爱的中心对象是穷人、陌生人、寡妇和孤儿,甚至是民族的敌人。

    17.幼儿的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着这个原则:“我被爱因为我爱。”

    18.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19.母爱依其真正的本性是无条件的。母亲爱这新生的婴儿只是因为这是她的孩子,而并非因为孩子实现了任何特定的条件,或是达到了任何特定的期望。

    20.母爱是天堂,它无需去获取,也无需被报答,但母爱的消极方面则是不能被获取,被产生,被控制,我们无法创造母爱。

    21.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其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因为你尽你的义务,因为你像我。”

    22.父爱的积极方面则是,由于父爱是有条件的,因此我就能够通过做点什么事情获得它,我可以为得到父爱而努力。

    23.母爱是我们来到人世的源地,她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旅行和冒险的世界。

    24.最后,一个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