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以此刻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虽是读书人出身,但只读了些圣贤之书,要论带兵打战,却是根本不懂,而萧瀚更是一大商人,日常处理的竟是些生意之事,此刻不lún不类两个人谈起烽烟战事来不免显得有点滑稽,他苦笑道:“大掌柜,您饶了我吧。方某虽然平时自傲,天文地理略有所知,但,兵家之事确实是不精通。不过……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又正是英气勃发的雄心少年,想那后金势弱,军民不足数十万,些许边关小乱应该不足挂心的。”
此时的天下百姓确实没有把弱小的满清放在眼里,后金兵能骑马作战的不过8万,死一个少一个,而且根本没有补给,堂堂天朝上国随便伸个指头就可以把它给灭了,虽然辽东明军屡战屡败,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事实也是明朝最终并不是被清人所灭。
后金势弱吗?后金确实是弱小,但奈何天朝上国在无止境的内耗中实力弱化得更加惨不忍睹。一头老虎在他精力健旺的时候,寻常壮汉也对付不了他,但如果是一个奄奄一息的病虎,可能只要个小孩子就可以轻易置它于死地。萧瀚默默思索着,漫不经心地道:“先生心里真的是认为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将会大有作为吗?”
方是以被问得脸上一红,却也不好回答,难道实话实说皇帝是个傻瓜是个昏庸的天子吗?刚才违心赞了天启一句,他也是逼不得已,天下人谁都知道熹宗是个根本不负责任的皇帝,但谁又敢直接说出口呢?
萧瀚叹息道:“先生说了违心之言,所以才羞愧啊。”他心里涌起一阵苍凉的悲哀:连一向风骨铮铮的方是以都不敢在朋友面前谈论一句皇帝的不是,想必那些朝廷大老们苦口婆心地规劝皇帝的错误时也是没有多少分量的,难怪天启依然还是我行我素,最后还把朝政jiāo给了“九千岁”魏忠贤管理。如果天下间人人都敢直指皇帝的弊病,皇帝也会畏惧于天下人的群威而有所改观吧,那样的话或许这个暮气沉沉即将覆亡的国家将会重新焕发起生气来。
不过萧瀚的想法毕竟是太过于理想主义,试想经过几千年封建教育奴化的百姓又如何敢侵犯皇帝的威严,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呢。如果百姓全有了那种民主的积极的思想,只怕这个国家也早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转化,封建帝王早被扔在垃圾堆里了。萧瀚感叹之余,也终于明白了当年周大师所说的封建王朝兴亡的关键通常就在帝王一个人身上的道理。如果皇帝是个好皇帝,那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如果皇帝昏庸无能,那就算前辈为他打下再好的基础,也会被糟蹋干净。
第六十八章 风起 (5)
而明朝的覆亡事实上就是开始于万历,天启两个皇帝,万历神宗皇帝一个懒字一个贪字毁了大明数百年积攒的元气。神宗懒。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羽中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神宗能够懒到这种地步,完全不理国是。大臣们的直言犯忌、乃至所有大臣都在骂皇帝了,也置之不理,以神宗的懒惰而言,很有可能是懒得连罚人也不想罚了。难以想象天下会有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皇帝。但事实上这样的皇帝竟然存在。对神宗而言自然谈不上什么战略了,想来再有本事的人在神宗面前也只能放弃努力。
神宗的贪也是一绝。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囤积财产呢?皇帝拿这些钱能有什么用处呢,他要什么就有什么,钱能做什么用呢。可是神宗这个皇帝偏偏爱财如命,不过在明朝皇帝中倒也不是绝无仅有的。神宗在贪这一点上一点都不懒,比今天的贪官污吏的热衷丝毫不逊色。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之时,全年岁入是四百万两左右,皇宫的费用每年有定额一百二十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