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8 章(第1/4页)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川子弟西征关中,是这关陇集团这百年老店开张的源头的话,那么到宇文泰手中,这涓涓细流,便到了万河奔流、沛然难御的境界日后东奔至海的大场面已指日可待!

    一言而蔽之,没有宇文泰打下的基础,东西合璧,南北一统的局面,还要等待很多年!如果这两百年里,一定要找一个影响最为深远的人,如果说宇文泰甘居第二的话,我希望那个争夺第一的人自己站出来。

    对于这个突然而至关的重任,宇文护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处境堪忧老大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没有实力,即便由宇文泰指定,也是一纸空文。

    这隐忧的源头在于宇文泰的地位。宇文泰和高欢的地位稍有不同,很微妙,他虽能在西魏说一不二,不过这威信与其说来自他的地位,不如说是来自他超凡的能力如今很多身居高位的却本末倒置了,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才适合坐这位置上;他不知,其实是坐在了那位置上,人家才承认他有能力。

    宇文泰虽为冢宰,可名义上还是八大柱国,其余七大柱国地位和他相差不远设立八柱国,当时必然也有和其他七人妥协的原因。这和高欢一人独霸的局面不同,高欢完全可以一言九鼎。

    如今,宇文泰死了,宇文护凭什么爬到其他柱国头上呢?

    说是八大柱国,宇文泰、李虎已死,元欣如同花瓶,真正牛的便剩五人了。其中最难对付的是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三人,他们战功卓著,又是纯正的武川旧势力,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宇文护要想拉扯人,只能拉扯另外两人李弼和于谨。可这两人也有区别,李弼虽不是武川旧系,但也有自己的陇右旧势力,不易拉拢;而于谨纯属外来客,无依无靠。他之所以能发家,完全靠宇文泰的提拔。如果于谨能懂得知恩图报的话,他应该愿意这趟混水。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69

    龙出于野横空出世的宇文邕

    当时山头林立,局面混乱,众巨头对宇文泰指定的这个接班人毫不买账,都试图自行其是。宇文护找到了于谨,表明来意,希望他拉扯自己一把,稳妥局势。

    于谨在攻灭江陵时大出风头,居功至伟,加上素来威望颇高,只要他肯出面,宇文护站稳脚跟并非难事。

    于谨的诚恳远远超出了宇文护的期待,他听明来意,便是一句话:宇文泰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愿肝脑涂地报答!当年于谨在韩陵之战后流落关中,无依无靠,被宇文泰提拔为夏州长史,才有了今天的青云直上。这恩德,他得报。

    有于谨这句话垫底,宇文护大喜过望。两人合计一番,准备明日上演双簧,以此掌控局面,收聚人心。

    而其他吵吵嚷嚷的柱国却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第二日,众权臣聚集一堂,商量着如何瓜分势力—其实,是在质疑宇文护的执政资格。人声鼎沸中,突然听到了于谨掷地有声的高音:

    “往日帝室倾危,如无安定公(宇文泰)难以有今日!今日,安定公辞世,诸子皆幼。中山公(宇文护)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当归他!”

    这话说得入骨:没有宇文泰,就没有各位的今天,你们得知恩图报。如今他侄子深受重托,我们得尊重他的意愿,不可有非分之想。

    于谨说得在理,而且嗓门又高,态度又异常斩钉截铁,这让蠢蠢yù动的其他柱国,被他打了鸡血的癫狂吓得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刚才还不声不响的宇文护连忙接茬,毫不惭愧地说:何敢有辞!

    于谨连忙起身,极其恭敬地弯下腰,说:公若统理国事,谨等皆有所依。

    以前宇文护算是于谨的侄子辈,经常给于谨行礼。可今天却颠倒了,于谨却恭敬地给宇文护弯腰了。这让其他柱国有点不知所措了:这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