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3 章(第2/4页)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谁不知道这天下已经姓陈了,着急这一两天有何意义?!

    可诏令已经来了,侯安都和周文育也不能硬拧着,只得让士兵换上陈朝的旗帜,老母鸡变鸭,估计所有的人都觉得滑稽:这仗打得如同儿戏嘛!

    可这次征讨比师出无名更可怕的是:将帅不和。

    这得怪陈霸先没安排妥当。侯安都和周文育都是老资格,结果侯安都是西道都督,而从南边赶来的周文育则是南道都督。这两人都是都督,结果谁也督不了谁。他俩仗着资历,互不相让,各自为政。结果还未消灭敌军一兵一卒,他们以及各自的部下已经闹得不可开jiāo了。

    而对于他们的敌人王琳而言,这一场战争,他绝对输不起,这是生死之战。王琳的地盘在长江中游,活在后梁和陈朝之间的夹缝里,属于前有虎后有狼的绝境。而倒霉的是,他的上头还有北齐和西魏虎视着,根本毫无退路。

    而对于侯安都、周文育、周铁虎这些陈朝将领,王琳都很熟。几年前,他们都还在一张桌子上碰过杯,喝过酒,一块出生入死过。而今天,他们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绝无弥合的可能。

    王琳最牛的资本是手下的战舰。这些战舰很有特色,一开动,便会发出野猪般的号叫,很是威猛吓人“两岸猿声啼不住”比这境界差远了。王琳很得意,索xìng给这些战舰起了个“野猪”的名称。自古以来,战舰叫“野猪”的估计也仅此一家吧。王琳养了个庞大的“野猪群”数千条,光凭这个,也足够霸占整个长江中游了。而王琳则是名副其实的“野猪”司令。

    除了水上游的“野猪群”,王琳手下还有路上跑的精兵十万。这十万人有一个特点,对王琳特别死心塌地,不是那种风吹草动便会调头的主。

    临阵易旗,将帅不和,再加上被敌军知根知底,这便是陈朝军队的状况。如此一对比,侯安都此次征讨的成败已可想而知。

    两军先是相持,数日后终于合战。侯安都和周文育两人,连同一大堆猛将,全成了王琳的阶下囚。

    碰到这批老战友,王琳很懂得待客之道,一一问长问短,叙旧几句。客气归客气,基本的安全措施还是不能少:他将侯安都等人全锁在铁链上,关在自己的船上,让一个亲信太监看着太监什么时候靠得住过?

    在战场上吵成一团的侯安都、周文育两人,终于又和好如初了。他们得互相合作,商量着如何逃出生天。人,多半富贵难为友,患难时又牵手。

    单手撑天的王琳

    提起陈朝的崛起,绝对绕不开王琳,他的一辈子都在和陈家人搏斗,他和陈朝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千丝万缕来”概括。老陈家叔侄两代三口人,全和这王琳结下了不解之缘。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86

    南方的坚守陈朝的艰难崛起

    王琳在历史上的评价很复杂。

    有人说他平定侯景之乱,战功卓著;可马上有人反驳,他纵容部下抢掠,使建康生民更加水深火热。

    有人说他魅力四shè,能得士死力;可马上有人反驳,那是他蓄养土匪部队,笼络人心而已。

    有人说他是梁室的忠臣逆子,一直奉养萧家血脉为正主;可马上有人反驳,他那是为了一己之私,装个幌子而已。

    有人说他宁折不弯,始终不肯屈服于陈朝;可马上有人反驳,他是负隅顽抗,为虎作伥而已。

    英雄,土匪;忠臣,汉jiān。多么对立的形象,所有的说法都对,都有他的影子;可也都不全对。

    在我看来,王琳这个人其实很简单。可他身处的时代却很复杂,正是这个扭曲时代的映衬,才显得他形象的多变。历史如同哈哈镜,时代越是混乱,身处其中的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便越是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