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可接下来军营里发生的一切让他改变了想法。
很奇怪,对于这个束手就擒的败将,自己打赢仗的手下却不忍正视他,一和他对话便是泪眼婆娑。而且人们不停地跑来为他求情,还无休止地给他送钱送物。
这哪是俘虏的遭遇?这明明是给主人的待遇!
缘由在于,吴明彻手下很多都是王琳的旧部。他们虽和王琳诀别已有十三年之久。可是这份故情、这份旧义,却没因时间的流逝,山水的阻隔,让他们割舍掉。今日,王琳再次身陷囹圄,危在旦夕。或许他们又想起了十三年前长沙城下集体下跪的那一幕,当时他们能舍生救主,而今天他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求情,送礼,安慰,关注,大抵只能如此了!总不能劫持他,再造反吧?!
不过,这回的义气却害了王琳。王琳的旧部,其实只是想表表旧情而已,而这让吴明彻没有了安全感。
他疑惑了,恐惧了:一个阶下囚怎能获得比主将更大的尊重呢?谁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我吴明彻,还是他王琳?而从部下的表现来看,明明王琳已成了一城之主了。看来也不要锁送建康了,尽早除掉安心,以免后患。
刚被送出寿阳城二十里地外的王琳,被陷入恐惧的吴明彻斩杀于寿阳城外。
噩耗传来,王琳旧部皆泪如雨下,哭声如雷。有一老叟,特意担了酒ròu前去王琳遇难处祭奠,最后只收得一摊血而去。江淮之间的田夫野老,听闻王琳之死后也无不流涕。
很诧异,一个靠土匪起家的人,一个算是叛国为虎作伥的人,一个弃别故旧、告别故土十三年的人,怎还会拥有这种英雄般的礼遇?
这是一个天生让人着迷的人。
王琳个人魅力的神话,并没有随他的死结束。当他的头高高地悬挂在建康的闹市时,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他们不忍心看到王琳在死后遭受风吹雨打的屈辱。
这时又有王琳的旧部挺身而出他的老部下朱冒死上奏,言辞极为恳切,渴盼能将王琳下葬寿阳。最终,朝廷为其义举感动,答应了他这个非常过份 的请求。
朱立即赶赴寿阳,将王琳尸首合为一处。寿阳的八公山下,王琳旧部云集,一个特殊的葬礼在此举行。这个在异国他乡漂泊十几年的人,在地下,又和自己的旧部,好好地欢聚了一会。这是场生者与死者的聚会,前来祭奠的人,竟达数千之多。
可朱觉得这还不够:本朝只能允许下葬王琳,却不能给他任何的荣誉。而王琳是为北齐王朝而死的,所以一定要在北齐那里争取一个更隆重的葬礼和追赠。可这难度很大,一个官员跑到敌对国家去,给自己的老上司要求荣誉,这太荒唐了吧?人家凭什么给你?
朱有信心,凭的就是王琳身上的两个字忠义。
反正朱这小子就趁机跑到北齐,为王琳讨要荣誉去了为一个死人叛国了。最后,又有五义士真的将王琳的棺材冒死送到了邺城。押一个活人,都不容易,何况上千里地送一具尸体到敌对的国家,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如此折腾一番,王琳,终于在北齐获得了一个更为风光的葬礼。他得到的谥号是“忠武王”。很是恰如其分,但让北齐来颁发的确有点怪。
一个人在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大伙替你卖命,并不为奇:他们可能有求于你。可在你陷入囹圄的时候,还是有人替你卖命,有点意思了:他们可能是为了一句承诺。可你死了,为了给你增添点虚幻的荣誉,还有人愿意为你冒上杀头的风险,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王琳,不白来人世这一趟。生时,有人替他赴死;困时,有人为他求生;死后,依然有人替他出生入死。这一生知足了。在朋友、敌人,直至异族主子眼里,他都是顶天立地的。他生来就是那种人:你只能仇视他,尊敬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