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他的目标还是河阳(扼守黄河要道的咽喉之城,位于洛阳之北)。这座城,曾让他英勇的父亲止步不前,两次都差点丧命附近之地。他的堂兄宇文护的征讨大业,也在此惨淡收场。
一言概之,没有西魏或北周的士兵,曾跨越过这座桥,一个也没有。
在他长辈们跌倒的地方,他要重新站立。我们可以佩服宇文邕的英勇;可反过来而言,我们似乎也要嗟叹他的固执。
北周的大臣们也赞成这是灭敌的良机,他们并不反对此刻进攻北齐。只是,他们认为:路是对的,可方向走错了多年的战争让他们明白,河阳之路根本不通。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4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出师河阳 重复的错误之路
宇文邕还没出发,反对他出击河阳的建议已纷至沓来。反对的理由加起来,最核心的只有一条:河阳之地易守难攻,北齐又有重兵把守,估计很难如愿。(其实这是委婉的说法,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可能成功。)
就算运气好点,打下了黄河以南又如何?此处皆为平原,难以防守,四面受敌,最终还是要还给北齐。更重要的是,当年你父亲就是走这条老路的,结果屡战屡败,一生未能得志。
而大臣们在封锁东进这条老路的同时,也指明了另一条阳光大道北进汾曲之地,直捣晋阳!
三个不同的人,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河东。再往北一点,便是晋阳,一座比邺城还要坚固的城。这条路自东西两分以来,关中政权便从未尝试过。
河东一带,北齐的守备力量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