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2 章(第2/4页)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我想,你心里早有这个准备:有高纬在,奇迹总会发生。

    顺便chā一句:这世上真有那种自己挖沟,再自己填土的蠢事吗?这不纯粹折腾自己吗?有的,在如今某行业其实很常见。方法很简单:把一群精力过剩的人分成两部。第一日,一部来开挖,日落撤走;第二日,运来二部,将沟填掉。然后换地,周而复始。

    目的很简单:消耗他们旺盛的精力,免得出事,无yù则刚嘛。这一招叫高明,是管理手段。

    高纬明显不会这么歹dú,他是个单纯的孩子,不会如此折腾人。况且他的部下需要休息。可在军事会议上,他的众多内参士气很是高昂:“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尚能远来,我为何守堑示弱?”

    原来防守就是示弱,原来不主动进攻就是丢脸。多么混乱混账的逻辑。

    可这话说到高纬心坎里去了。大家都是老大,现在两老大好不容碰个面,我怎能躲着不见呢?什么话也不用说了:填沟,出击!

    宇文邕很幸运,他见证了奇迹的发生:毫无预见的,齐军突然涌出,将那条让他愁眉不展的长堑填掉了。

    齐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宇文邕不得而知,这疑团只能等待战后揭晓了。现在,他需要的是战斗。在战前,一向英勇善战的宇文宪早已窥视过北齐的阵营,回来后信心满满,向宇文邕禀告:可击而后食!

    打完了再吃饭有亲兄弟这句话在,宇文邕心里就有底了。宇文宪善于用兵,是齐军最不愿面对的北周将领,皆对他闻之丧胆。兄弟两人胸有成竹,等待决战。

    有个细心的官员,发现宇文邕的坐骑连日奔波,过于劳累,便恳请他换匹良马。宇文邕一口拒绝:我一人乘良马,有何用处?

    宇文邕常常不顾万乘之尊,与士兵同甘共苦,好处在于能激励士气,可潜在的危险也很大:一旦他发生意外,便会引起整个军队的崩盘。不久的将来,他果然发生了意外。

    马铁定不换了,战斗也开始了。可战况并没有宇文邕两兄弟预想的乐观,两军的对战算得上旗鼓相当。齐军的左翼稍弱一些,而右翼在齐安德王高延宗的率领下,直chā入周军阵中,给周军惹了不少麻烦。

    高延宗,兰陵王高长恭的同父异母弟,高澄的第五子,母亲是家妓出生。高延宗父亲死得早,从小是叔父高洋抚养长大。高洋虽然残暴,可在高延宗身上却展现了难得的父爱柔情。他对高延宗很是溺爱,直至高延宗十二岁了,还常抱在怀里。他让高延宗在自己肚脐眼上小便,任由这侄儿胡闹。高洋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肚脐眼只有一个,不能让高延宗尽兴。

    在这种放纵下,少年高延宗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完全是衙内作风。他在楼上拉大便,底下的人得用嘴兜着;他试刀是否利钝,用的不是器物,而是直接用囚犯。

    后来,连高湛都看不下去了,一口气把围在高延宗周围的九个亲信全杀了。此后,高延宗竟然浪子回头,立地成佛。

    他的大哥河南王高孝瑜得罪了叔叔高湛,被高湛灌了三十七杯酒,后因燥热投河而死;他的三哥,河间王高孝琬,也是得罪高湛,最后两腿被折断而死;他的四哥,兰陵王高长恭功高震主,被高纬赐予dú酒。

    这三位哥哥,全是直接死于高湛、高纬父子之手。

    每一个兄弟离去的时候,高延宗都泪下如雨,直至血出。他情深意重,造了个高湛的草人像用来鞭打泄愤。结果,又被家奴告发,被高湛痛揍两百余鞭。虽被打得奄奄一息,可他还是扛了过来,熬过一命。

    体型上,高延宗和大哥高孝瑜很相似,是那种绝对的大胖子,腰围十余尺。按他这体重,那战马必须要特定的,不然非被压趴不可。他骑马巡视在战场上,那是绝对惹眼的一道风景。

    从前头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