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坚犹豫,旁边的刘威胁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自为也。”
到了这份上,杨坚终于答应了。当天,一代魔王宇文辞世,他没有留下遗诏。而郑译和刘自己写了遗诏,任命杨坚总管中外兵马事。不过这任命遭到了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名人颜之推的弟弟)的极力反对,他不愿在遗诏上签字,他认定赵王宇文招才是辅政的绝佳人选。
不过,反对无效。郑译等人见强迫不成,直接替他代签了。至此,杨坚已毫无退路了。他走到了风口浪尖,骑虎难下。做不了霍光,做王莽也好!
除了这一纸自说自话的诏书外,杨坚拥有的资本不多,他并不强大。
他明白,郑译、刘等人出个jiān计,害害人是轻而易举的,要是真正地谋划军国大事,明显不堪重任。这两人要亲近,要笼络,但不能重用。离开他们,疏远他们,会败事;可是要是依赖他们,更会一事无成,输得更快。
他得寻找那些有真才实干的帮手。
李德林是第一个他要笼络的人。
李德林是北齐的大才子,文采、智识都超越他人。他的分量有多重呢?宇文邕打下邺城,夸奖了李德林一番:“我打下北齐这江山,唯一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你。”李德林给杨坚的回答是五个字:“愿以死奉公!”
第二个被杨坚看中的是高。
高此前一直默默无闻。他父亲本是北齐旧臣,后投奔关中,成为独孤信的僚佐,也随之改姓独孤。高虽然能干,但苦于根基浅薄,无人赏识,也一直沉沦下僚。
而杨坚慧眼识珠,知道高通晓军事,足智多谋,自己要站稳脚跟,非得用这种人才不行。杨坚派了心腹前去邀请高入伙。这闹不好可是杀头的买卖,但高知道杨坚是成大业之人,欣然答应:“愿受令公差遣。即便令公大事不成,高亦不惧灭族之祸!”
就这样,高也上了贼船。
事后证明,杨坚果然目光长远,这左膀右臂找得太对了。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21
轻易扫除
杨坚的对手主要是这两批人:宗室和外任实力派诸侯。
他决定先除掉宗室的力量。
由于宇文将父辈的五位亲王全部外放,所以京城并无年长的亲王给杨坚找麻烦。宇文最年长的兄弟是宇文赞,可见识极短。刘送了几个美女给他,然后哄他说:当朝天子幼小,怎堪大事?大王是众望所归,先等时局安定;然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
这种骗小孩的伎俩竟然在宇文赞里起效了。宇文赞回到府中享用美女去了,天天等着有人请他当天子。
其余五王,本都在藩地。杨坚以千金公主送嫁突厥为由,一并召入长安。此招甚dú。只要一王留在原地,和地方势力联合,都会引起惊天之变,非数万人马难以讨平。而一旦召入长安,仅需一吏而已。
五王进入长安之后,成为笼中之鸟,虽然策划了几次谋杀,都被杨坚躲过。最后全部束手待擒。假使,宇文宪尚在,怎会有如此窝囊结果?
真正让杨坚头疼不已的是那些诸侯。旧齐之地的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都先后起兵反对杨坚。其中,司马消难与杨忠是好友,被杨坚尊为叔父,他的女儿嫁给当朝小皇帝司马阐。王谦是王雄(被斛律光shè死的那位)的儿子,也是名将之后。
而三人之中,资历最老、实力最为雄厚的当属尉迟迥。他是宇文泰的外甥,军功卓著,他在河北统管数州,底下的部队有数十万之多。尉迟迥最大的毛病是年龄过大,反应迟缓;而底下出谋划策的文士资质平庸,出的都是笨主意。
如今三地(相当于今天的四川、河北、湖北)揭旗,要是并州(今山西)再叛变的话,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