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跟王敏通电话三次,每次的回应都是张教授看过而又同意的完全没有改。

    十三日晚上九时五十分播出,更明显地改得七零八落:谈新劳动法的主题一句也见不到。刘芳代替了我,说我说一亿人失业(我没有说过);我说职业农工每年可工作十个月,字幕则翻为十倍。凡有提及新劳动法的都抽起,接驳起来我变得语无lún次了。

    网上读者的反应,大部分问为什么张教授不谈新劳动法。博客的管理员替我解画,说教授当然有谈,但被删去了。读者哗然,很有点不相信凤凰卫视也「和谐」起来。后来找到凤凰卫视在网上的预告,标题云:《张五常:新劳动法应对农民工失业负责》 是夸张的阐释跟着的预告内容读者可在网上找到。再后来太太收到通知,对方承认删改了很多,说是香港的凤凰卫视的领导下令封杀的。想不到,历来高举忠实报道的凤凰卫视,竟然也「河蟹」起来了!

    我感到失望,也感到被骗了。在该访问中我说了一句精彩但后来被删去了的话,对经济科学是重要的贡献。我说:「工业的工资,是由农作的收入决定的,用不着新劳动法的帮助。」看似平凡,其实也平凡,但对经济思想史有认识的人,会意识到这句话是填补了二百多年来的一个思想空缺。知道执到宝,我立刻挂个电话给张滔,跟他重温经济学对地租与工资的思想演进。这演进永远差一点,不达,看来又要让我来划上句号了。

    读者要知道,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生产要素限于土地及劳力。前者有地租,后者有工资,而这二者怎样决定及分配是大话题,从一七七六的史密斯吵到一八九○的马歇尔才算有定案,但我认为句号还没有划上。资本的概念更麻烦,古典学派拿不准,新古典也拿不准,要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天才费沙才解通了。这里不谈资本,只说地租与工资。

    李嘉图(一八一七)是第一个全面分析地租与工资分配的大师。地租他从differential rent的角度入手,说土地之所以有租值,起于土地的肥沃层面不同,优劣有别。这观点后来的学者一般认为是错了。我认为只有小错,在分析发明专利时大手采而用之,一九七七写成了二○○五才发表的重要一长节(见《张五常英语论文选》,第二十章第三节)。李氏对工资怎样看呢?后人把Iron Law of Wages(工资铁律)加在他的身上,他自己不一定同意。这铁律说,工资是仅可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的收入不是生与死之间的界线,而是人类认为值得活下去的主观收入水平。到了米尔(一八四八),史密斯的一个旧观就发展为Wage-fund Theory。这是指雇用员工的老板拿出一笔款额,为雇用工人而备,而工资就是这款额除以工人的数目。不可能错,但说了等于没说。米尔后来承认是错了,知道这想法不能决定工资的本身。

    重要的发展来自一个德国学者(Johann Heinrich von Thunen, 1783-1850)。马歇尔重视这个人。此君提出了边际产出理论(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说工资会等于工人的边际产出所值。到了马歇尔之手,边际产出曲线就成为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加上工人的供应曲线,工资就决定了。基本上,从一八九○到今天,经济学接受了这样的工资理论。我自己在《佃农理论》作出的贡献,是说这理论不限于用时间算工资,分成及其它的合约形式也要遵守边际产出的规律。这就带来为什么会有不同合约安排的问题,促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还有一位大师要加进去。那是Philip Wicksteed(1844-1927)。此君证明,有土地与劳力两种生产要素,二者皆获各自边际产出的酬报,在均衡点下,产出的总收入刚好全部分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