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2/4页)  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上述种种,加上美国看来有转机,温家宝先生要开始煞花钱之掣,不要煞得太急,但要增加慎重与监管,因而花得慢一点是正着。

    (2009.03.27)什么是经济学?

    书桌上见到一篇文章,不知是谁传来的,是林行止三月五日发表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沉默是金》。不用读内容了文章题目说是悲剧,而我是不看悲剧的。

    今天的经济学的确是悲剧。相比之下,故老相传的dismal science算是喜剧了。发生了些什么事?说来话长,可以写一本书。没有什么意思吧。这里简略地说说。

    要从两个怪现象说起。其一是四十年前史德拉(George Stigler)对我说的。他说「史提芬,你对一个门外汉说自己是学物理的,他会回应物理学我不懂。跟着不会再说下去。化学如是,生物学如是,所有自然科学皆如是。但如果你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门外汉会回应经济学我不懂。然后他会不断地说下去,滔滔不绝地申述他的伟论。」史前辈指出的怪现象不难明白经济学要解释的是人的行为,任何门外汉都是人,认为可以解释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喜好是他人的喜好,推而广之,世界要不是万恶不赦,就应该是如此这般了。

    第二个怪现象更怪,是我发现的。高楼大厦是由建筑师及工程师建造的。没有学过建筑的绝顶天才,亲自设计及建造一间只五层高的楼宇,你有胆住进去吗?火箭飞到月亮去是基于物理学家的知识。数十个没有学过的天才,花巨资监制升空火箭,你敢赌多少钱该火箭会成功地飞到月亮去呢?我给你一兆博一,赌这火箭飞不到月亮,你有胆下注吗?

    如下是经济学家的困境。朱基这个人(其实不止他一个,只是此君比较突出),据说是从清华读工科出身的,连经济本科也没有读过。然而,此君也,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九十年代把经济搞起来,创造了我说过多次的中国奇迹。如果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颁给在实践上改进了贫苦人家的生活,所有获经济学的诺奖得主的贡献加起来比不上一个邓小平,比不上一个朱基……而这些经济改革的大师们是不懂经济「学」的!

    上述的两个怪现象可以局部解释为什么我们今天不知道「经济学」是怎么的一回事。佛利民说得对:一个对经济感受好的人,没有学过,对经济的看法往往远比一个饱读经书的经济学教授为高。这里我不妨补充:论到经济政策的推行,政治上需要的是另一种智能。当年经济学问绝顶的费沙就败北频频也。今天不少人认为,佛利民是百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者。真的吗?佛老提出的学券制,推呀推,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半个多世纪过去,今天还是得个桔。

    我是搞经济科学解释的。是个有趣的小天地。因为科学的方法明确,其范畴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大多数说是搞科学解释的人属鱼目混珠,但有识之士只要能坐下来商讨,哪些是鱼目哪些是珠还是可以客观地分开。不容易,但可以。比较麻烦的,是好些称得上是经济大师的,他们搞的学问其实是哲学,有点宗教味道。好比大名鼎鼎的海耶克,没有发表过一篇算得上是科学解释之作可以验证的假说他没有提出过。不是说海耶克不伟大。他走的路要成功很困难,何况要论时势造英雄。另一些对我有影响的经济学者,例如德姆塞茨,也是不搞假说验证的。这些人要改进世界,比我伟大,对香港的酒家一元一只鸡这种琐碎现象毫无兴趣。我偏偏是为了找寻这些琐碎现象而在街头巷尾跑,不断地尝试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作解释,理论简化了,概念掌握了,运用熟习了,就用同样的方法去解释远为重大的现象。

    我出自六十年代的洛杉矶加大及芝加哥大学,是当时高举市场经济的两所殿堂。奇怪是除了一两篇海耶克的文章在读物表上见到,那十年我没有听过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