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领导是什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卡普拉 1996,99页)。这一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体,正如系统科学家埃瑞克·詹森所说的:“任何生物系统都在不停改变形状,以求得自我更新”(1980,10 页)。这与我们对改变的看法相矛盾:一方面,生物系统实现了自我创造,另一方面,它在为保持自我而改变着。一旦生物觉得有必要变化以保持自我时,变化就会迅速发生。

    生物系统中还有另外一个矛盾:在庞大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中,每个生物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它们既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又自觉成为整体的~部分。当我们观察和注意每个个体时,总会更多地注意个体间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并没有将我们分开,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在网络中的角色。奥托波艾西斯描述的宇宙完全不同,因为其中的所有生物都能通过彼此的联系来创造自我。因此,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脆弱的、分散的、需要我们共同支撑的世界,它会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生长和保持连贯。

    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里哑·普里高津的研究也阐述了这个矛盾的事实:“混乱是秩序的源头”。伊里哑·普里高津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耗散结构——来表述这些新发现的系统,因为它能反映矛盾xìng。耗散意味着损失,即形状具体化进程中能量的逐渐消散。普里高津发现:耗散xìng活动是达到有序的必经之路,它不但没有导致系统消亡,还使系统摆脱当前的形状,重新组织成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形状。

    普里高津的工作解答了西方科学界长期存在的困惑,即,如科学家们所说,崩溃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繁荣昌盛,不是退化、瓦解,而是创新、进化?

    在耗散结构中,任何扰乱系统运行的事情都会加速系统自组成新序列的过程。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即使变化很小,系统也会选择是否顺应这种变化。如果变化过大,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那么真正的重组就会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系统遭受了巨大的干扰。无法继续保持平衡,最终必将解体,因为在目前的形状下,它已无法清除干扰。但是解体并不意味着系统的消亡,如果生命系统要保持住自身的特xìng,它就会自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状,以适应环境。

    耗散结构以这种方式表明,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生长源于失衡,而不是平衡。

    组织中我们最恐惧的事情——破坏、混乱、混沌,并不意味着灾难。相反,正是这些因素激发了创造力。接受了这种新观念的人们这样描述无序和秩序的关系:秩序源于混乱(普里高津和斯坦格斯,1984)。这些新理念突出了混乱和创造、干扰和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重新审视确定、可测和控制的概念

    在量子世界里,矛盾越聚越多;在亚原子世界里,变化是突发的,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量子物理学家们更多地谈论可能xìng,而不是必然xìng。他们计算出可能的,而不是精确的运动及量子跳跃的可能落点。牛顿物理学的观念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世界以确定的方式运行(这个假设受到了普甲高津近期成果的挑战,参看1998)。

    量子世界也挑战了人们的客观量度观。因为在亚原子状态下,观察者如果不介入(或者确切地说,不参加量子的创造),是观察不到任何东西的。量子世界的奇异特xìng已经震撼了当代科学界对于确定、可测和控制的理解。从表面上看,量子物理学对我们寻找有序的世界并没给予多大的帮助,但是,量子界无法做出精确预测的事实并不是其内在混乱的结果,而是量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秩序。在量子组成的致密结构中,各种联系jiāo错变化,不仅有能量的释放吸收,还有许多转瞬即逝的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