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一丈青(第2/4页)  带着系统去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个很明显的财源。倘若官方没有专卖限制的话,鱼嘌胶的下游产业,是会成为古代军火大王的。

    甚至阿拉伯世界,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进口中国制造的彤弓丹矢。

    为什么呢?因为竹木材质的弓臂,保质期有限。在干燥天气会干裂,在潮湿环境会霉烂。鱼嘌胶也会干结失去弹性和粘合性。中国是最早开始制造精良漆器的。给成品的投射武器刷漆,相当于放水防嗮的涂层,能够大幅度提高武器的耐用年限。

    有趣的是,倘若弓弩和投石机保质期仅仅只有一年的话,那国王们和领主们是不乐意花钱储备大量精锐武器的。划不来啊。所以常备的武器,通常都是廉价的下品。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备战的正确态度是储备一大批熟练工匠,临战时赶紧定做精品武器。驻留工匠的多寡,决定王国的兴衰。

    但中国漆器的精美和耐久性震惊了世界。长沙马王堆20世纪出土的战国漆器,黑亮亮的犹若崭新一般。所以刷漆的弓弩和投石机,是可以永久性保留在武备仓库的。漆器,是第一个改变古代战略储备思维的大发明。

    山东,江苏,浙江的沿海,恰好是漆器和嘌胶工业的要地,成就一批面向海外的军火大户,这一点也不奇怪。

    不知道为什么,史书从不提及这些有关手工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事情。史书上就爱写写地震彗星祥瑞以及君王的死亡与继任之类的破事儿。

    话说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红漆和黑漆武器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却不晓得在宋朝发展成了怎样?

    蒯飞忽然有个悲剧的想法……该不会中国人在这一千多年里,一直没尝试任何新的技术进步吧?该不会现如今的制弓方式,跟殷商和春秋,没啥变化?

    东华派的专家似乎是秘密在搞技术研发……然而,就像厨师将家传的秘制手段秘而不宣一样,东华专家很可能也是秘密传承的,结果就导致后世湮没无闻……是这样的一回事儿吗?

    这问题果然切中了要害。

    “即便你地位尊崇,也不能窥探我派的秘要。”

    张清的眼神里立即露出凶光,然后又收敛了。大概是自知不堪与太乙真人同辈的高人动手……所以强自克制了……然而蒯飞适才打听东华派的秘密科技,这无疑是犯忌讳的事情,也难怪张清一再自不量力地想要杀人灭口。

    话说中华传统是有很多美德的。但糟粕也很多。这些个秘而不宣的秘技,这动不动就要杀人灭口的坏毛病……真是严重阻碍文明的进步啊。

    想起古老武侠传说中,偷窥别人练剑的,要剜去双眼……我KAO这是谁想出来的套路。以前还没留意觉得司空见惯。现在身临其境才有所体会……你妹这个古老的传统真是很气人的呀。

    蒯飞越想越生气。这已经不是武大跟张清之间的私怨了,甚至也不只是神霄派跟东华派之间的门派之争。这事情已经被我们飞哥上纲上线到阻挠民族文明进步的高度了。

    所以……得理不让人!不得理,也不让人!

    飞哥决意要趁机破除这种阻碍进步的陈规陋习,这是个大工程,从修理张清开始做起。

    “嘿嘿!东华派的秘密嘛,我神霄宫自然是要看的。摆在明处的公开查阅,并不需要偷窥。”飞哥很大气地宣告了。

    “前辈该不是痴心妄想,想要助神霄宫混一天下道派,兼并所有别派吧?”

    张清作为原汁原味的古代NPC,他这一辈子的见识,总体都都是倾向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焚书垦儒强行整合一统教义的,貌似只有秦始皇一个,而且这个始皇帝还是个失败的暴君,仅仅传至二世即亡。所以大一统基本是邪门儿的,多元化才是顺应天道的主流。

    他觉得自己是合符天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