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那些讥笑的眼神并没有什么改变。
38嫉妒的故事
春秋时候,郑国攻打许国,郑国主将颍考叔一马当先,挟着大旗登上敌方城头,一时帅呆了,酷毙了!
落在后面的副将公孙子都一见,妒火中烧,于是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颍考叔后背。颍考叔从城楼倒栽下来,送了性命!
其实,公孙子都少年英俊,也很有本事,只是不如颍考叔。
战国时候,公孙子都和颍考叔转世,一个叫庞涓,一个叫孙膑,他们是同学,并且“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他们读的军事专业,导师是鬼谷子。
那时候孙膑还不叫孙膑,“膑”是弄掉膝盖骨的刑罚,不知是锯掉敲掉还是砍掉,反正很残忍,所以他是后来被弄掉膝盖以后才叫孙膑的。
庞涓和孙膑都很优秀,而孙膑比庞涓更优秀一些。庞涓研究生毕业后在魏王那里找到工作,孙膑则继续读博。后来别人向魏王举荐孙膑,庞涓很不高兴,可等孙膑一到来,他就对孙膑说,是我举荐的你啊,于是孙膑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
庞涓暗中陷害孙膑,竟然让魏王弄掉了孙膑的膝盖。
可是,技不如人的庞涓仍然被没有膝盖骨的孙膑搞死。
许多许多年以后庞涓和孙膑转世,一个叫康生,一个叫郭沫若。
康生大概见故宫博物院c杜甫草堂c泰山无字碑这些游人如织之地都是郭沫若题字,中国书店c中国银行这些很牛的机构也是郭沫若题写,于是说:“我用脚夹根木棍都比他写的强!”他还把这句话搞成书法条幅。
康生这话也是事实,他的字一看便知是“功夫字”,在书法的技术层面非常了得,真比郭沫若强,算得屈指可数的大家,可是,书法虽然绝大多数的成分是技术,但又不仅仅是技术,甚至技术以外的那小部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再说,康生的话也说得气急败坏,有失风雅。
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据民国评论家说有五个人:胡适c鲁迅c郭沫若。郭沫若骂鲁迅“不得志的法西斯蒂”,鲁迅回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连会骂人如鲁迅,那“才子”二字也无法去掉。郭沫若骂沈从文,沈从文回击,但仍然承认郭是个诗人。
郭沫若作为诗人,是中国新诗的最主要开拓者之一,他的新诗集《女神》曾经惊动中华,在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郭沫若作为剧作家,他的《屈原》c《棠棣之花》,都曾经轰动一时,风靡全国。
郭沫若作为文字学家,“不仅对田猎卜辞等若干甲骨文专题领域起了开先路的作用,而且整体上开辟了甲骨文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新天地”。
所以许纪霖先生说:“要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当仁不让排第一,集科学家c历史学家c考古学家c诗人c作家c剧作家c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有些是官家送的,但大多倒名至所归。”
也就是说,就一个书法家的“综合素质”而言,康生难望郭沫若项背,而字虽不能表现书写者品质的好坏,但一个人的所有悟性c修养c格局,会在一举一动所形成的一点一划和结体布局之间表露无遗。
苏东坡评价他自己的书法,“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就是说自己写字无根据,不过是信手写来。比如他好用侧锋——这是今天每一个书法教师都要给学生纠正的毛病。
所以黄庭坚嘲笑苏东坡的字是“踏死蛤蟆”,苏东坡回击,说黄庭坚的字像“死蛇挂树”。
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是“天下第三行书”,第一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是开书法新风的颜真卿所书的《祭侄文稿》;至于“死蛇挂树”的黄庭坚书法,今天已拍卖到最高价,创中国艺术品世界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