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经济霸权(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船与货则要拿钱来赎。如果货物是朝廷需要的,当场买下。

    迫于无奈,有商人拿出铜钱,也有商人拿出金银。

    老赵嘴上不狠,动作上是真狠。铜钱就不用说了,金银他是马上就把它们兑换成龙币,他才舍不得将“景炎至宝”换给那些人。他用一两黄金兑换100个龙币,一两白银兑换10个龙币。

    这个是有点过的,因为东已经把货币贬值了许多,但老赵也是这一年多穷怕了,能砍一斧头的,他根本就不愿来一刀。

    *******************

    说明一下:这里用了一个讨论古代货币时,通常都会用的假设:一两黄金=十两白银=十贯铜钱。这个两是十六两制的,宋代的一两约为今天的四十克。

    宋代也有最基本的货币:小平钱,即我们通常说的一文钱;以及“折二、折三、当五、折十”的大钱。但大钱各地不一,非常混乱,各地以及海外真正认的,还是小平钱。

    实际上,即使是贱金属货币制度,它仍然需要金银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货币发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这里所说的,只能是玩笑罢了。

    *******************

    老赵发财了,他把“景炎通宝”一拿出来,那些商人的眼睛立刻就直了,他们小心翼翼、仔细地鉴赏了天朝上国的最新“宝物”。

    商人从来都是敏感的,精美、合理的钱币对生意的好处,他们明白。他们纷纷要求兑换“宝货”。

    宋人包恢在他的《敝帚稿略》里记载:“(宋钱)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每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

    在如此暴利下,您怎么可能禁止铜钱的外流。

    同样是宋人李心传,在他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还记载了,“(绍兴十三年)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载铜钱十余万缗入洋,舟重风疾,遂沉于海”的事例。

    赵与珞早就清楚这些情况,于他治下的琼州过去也没少干这种鸟事。现在江南一片混乱,商人、不法之徒走私钱币,那肯定更是大行其道。站在这里的这些鸟人,能没带成百上千贯的铜钱?杀了老赵他也不相信。如果不是为了引诱这帮家伙来做生意,他早就准备强行没收了。

    只不过商人们旧的铜钱一拿出来,老赵的第二把斧头就又砍了下去:按面值换。数以百万计的铜钱转眼就缩水得不成样子。

    那老赵一边数钱、一边还“心疼”地说道:“圣上和朝廷,是看在你们受了点委屈,才肯把如此宝物拿出来给你们的。”

    商人们看着“宝物”其实也有点肉痛,虽然它们真的很好,但这也太狠了吧?

    但“诚恳”的赵大人第三斧接着又来了,不过这次是“温柔的一斧”。

    “各位以后都可以到琼州来做生意啊,没有抽解,只要先按船的大小交一点点税就行了。不过除了金银,朝廷只收大宋的钱,别的不认。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如果是铁器、粮食和布帛,朝廷用宝货直接收买,决不会给交子、会子。”

    “另外,蒲寿庚的那些船和有些货,如果你们有想要的,朝廷也可以卖给你们,但一样,只收大宋的钱。”

    这才是真黑,才剥了一层皮,转眼又要你的肉。

    蒲寿庚的船,琼州上下现在是真看不上。改进水师炮船的造船技术,同样被用到了民用船只上,它们比外面的海船,在各方面都强太多了。如果不是陛下严令禁止,早就有人想卖琼州造的船。

    至于那些香料什么的,赵与珞基于本地利益,也坚决支持陛下的做法。因为原先琼州和大陆的贸易,香料、珠子等的输出也占到了一个很大的部分。

    历史上的赵与珞,对琼州发展是有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