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张弘范(上)(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人的认识,也同样让他十分戒惧,这就导致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非常谨慎。

    张世杰其实非常明白,无论是和张弘范、还是和张弘正,他们之间过去并没有仇恨。是对事情的想法不同,结果走的路不同,才导致双方走向对立。

    但从很多方面来说,张世杰并不完全了解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张弘范,因为他不是张家核心的人。

    厓山之战中,虽然张弘范的座船也受到炮击,但在他的亲兵用人墙和盾牌的拼死护卫下,他并没有受伤,而是被护卫着登上了一条轻舟,就此逃出生天。

    他和李恒、吕师夔先后逃到广州,分别上表向大汗请罪。而忽必烈随后除要求他们详细地说明大战经过,却一直没有相关的处罚旨意。相反,张弘范被要求率残部进驻潮阳,扼守沿海。

    正是在这里,他见到了他以为早已丧身的张弘正,这个时候,已经是北元帝国至元十六年的四月。

    在驻军潮阳期间,张弘范又多次回忆了整个大战的过程,他承认自己败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水战武器,虽然他到现在还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而对方所采用的,更是一种全新的水战技法。他相信,在拥有了那种水战武器之后,过去所有的水战战法,已基本被淘汰。

    经过反复推断,他抱撼地认为,以当时的情况,自己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突破张世杰的船阵,和宋军纠缠在一起,让琼州的援军无法下手。如果能够吸引琼州水师上来,双方搅在一起混战,那么他可能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这仍然取决于对方是否上钩。如果对方不顾一切,依然按原来的打法干,他还是没有赢的希望,只能是多拉一些宋军做垫背。

    而根据当时琼州水师的表现,他不认为这不可能,因为即使是他的水师中已经有人示意投降,可对方根本不管不顾,所有漂在厓山水面的船只一律击沉,除了宋军船阵中的。

    张弘范不太可能知道,刘师勇的狠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每当出现南北对峙之时,南方政权有一条基本的防卫原则,“守江必守淮”。

    江南政权在地理上所能建立的两道防线,一是淮河,另一个是长江。一旦北方政权突破淮河防线,兵临长江,形势就严峻了,此时意味着南方已没有防御纵深。几千里的长江处处要防,你是很难防住的。

    整个江淮地区,就是保护东南经济中心的北大门,而另一个西大门,则在长江中游的湖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荆襄地区。

    从北方的角度看,江淮地区是南下的必经之路,且它的地势较平坦,利于骑兵的突击。

    因此,整个江淮地区就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经常处于兵火动乱之中。生活在那里的人,自然也就民风彪悍,它从来就是中国出精兵的地区之一。

    东晋谢安、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用以击败前秦符坚的著名北府兵,就来自这个地区。

    而刘师勇属于再标准也没有的江淮军,他是庐州(安徽合肥)人。无论是金人还是元人南下,他的家乡都首当其冲。在金、元百多年的烧杀劫掠之下,他和他的部下对来自北方的游牧骑兵,心中都充满着前所未有的仇恨,这就是江淮军始终是宋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原因之一。

    就算没有东交代的“要狠”,满腔怒火、一心复仇的刘师勇也绝不会放过对手。

    然而,刘师勇的狠还不是令张弘范最关注之事。

    琼州宋室为了这场大战,不惜抛出张世杰的十万大军为诱饵,置身边雷州阿里海涯的威胁于不顾,他们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决绝?

    那种发出天雷一样声音的军械,事先竟然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未露出来,他们为什么在攻击雷州时不使用?如果他们使用了,雷州毫无疑问将陷落,史格必然会得到消息,自己就不会毫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