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承压(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这给他的震动就更大,因为族群的观念是潜藏在每一个人心底里的,并且当存在地位的差异时,更是每一个人所难以抹掉的。但他却不可能于史格面前多言,更也许是不愿意说。毕竟此时在他的心目中,他们和琼州还处于敌对。

    史格同样震惊于琼州的见解,或许他甚至能比张弘正更多的体会潜藏在这些问题中的含义,可他暂时还顾不上细究这些问题,因为这个时候,他更关注的是“弘一道长”叙述的张弘范临死前的见解。在这些见解的背后,“弘一道长”虽然没有明言,史格还是能明了里面真正的潜台词,那就是一旦形势所迫,要想保全自己,不仅要放弃沿海,甚至要放弃南方。但这涉及到北元帝国的整个国策,它就不是史格所能决定的了。

    为此,史格在仔细地考量过后,给北元湖广行省和忽必烈分别上了一道奏疏。在这份奏疏中,史格先就自己的失利向老忽请罪。其次,他以张弘范的见解为基础,在分析了双方的情况后,提出了针对琼州的新策略。

    这个新的南方策略并不能说是一个完全要求后撤的计划,因为它实际上分三个部分,即:征服南方的关键,首先是要有一支足以与琼州抗衡的水师。如果没有水师,在目前的情况下,沿海的守军必须拥有和琼州同样的军械,只有这样,才能抵挡住宋军,否则,这就是在徒耗军力。如果还无法做到,他建议北元朝廷考虑先撤离沿海,诱对方上岸,在陆地上歼灭对手。

    他还在奏疏中指出,北元在南方的力量过于薄弱,军中士卒多病,严重影响了战力,急需加强力量。

    史格知道他的这份奏疏在眼下是不合时宜的,战败之后如此上言,多半要被别人指责为找借口。但他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因为整个广南西路水流众多,就是他驻军的化州边上也有陵罗水,它连接吴川水而入海。这就意味着对方随时都能沿水路扑过来,而他的部下现在刚刚新败。

    史家的大郎当然还不至于因一次失利就失去与对方一战的勇气,关键的是这里并不是与对手决战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力争北元改变相应的策略。

    但北元湖广行省驳回了史格的建议。想想也是,不过在几年前,就是这个人强烈要求坚守广南西路,那时他是多么的义正词严。可是现在,他竟然发展到要求弃守,理由同样又是冠冕堂皇,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吧?这里面说他是在为自己的失利找借口也没冤枉了他。再说,放弃沿海,大汗哪里如何交代?

    当忽必烈得到湖广行省的急报,史格所部在雷州失利,他是有点吃惊的。对于史格本人和其所部的战力,老忽同样非常了解。

    他看了史格的奏疏,但他同样不能同意史格的建议。因为从整个帝国来讲,如果现在不战而弃沿海,那么是不是以后也同样要放弃沿江?这样做只会给北元带来一场严重的灾难。

    帝王有时候根本是退不得的。

    在老忽的内心里面,史格的奏疏中只有第一条他非常认可,那就是重建水师。

    忽必烈这个人是有股拗劲的,历史上的二次征日失败后,他始终耿耿于怀,就没停过准备再伐日本。直到五年后的至元二十三年,在大臣们的反对下,以及北元自身的条件实在是不允许,他才最终放弃。“二十三年春……帝以日本孤远岛夷,重困民力,罢征日本。”

    赵昰小儿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他能咽得下这口气?至少在眼前,老忽他还没有放弃征讨海上,灭了琼州的念头,只不过他需要建新水师的时间。

    忽必烈在诏书中没有训斥史格,相反,还抚慰了他。但老忽同样要求史格尽力坚守沿海,不得擅弃。

    同时,鉴于琼州已在广南西路蠢蠢欲动,为了对付赵昰小儿,他再度将阿里海涯调任湖广行省左丞,严令他务必剿灭在广南西路的宋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