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八章 对话(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措,而每一次的琢磨,他得出的结论,都是在这些举措的背后,其实大有深意。

    可这次,帝国陛下的“北伐战略”,更让他大吃一惊,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想出来的?

    事实上,东这次的福建之行虽然也费了点口舌,因为此时的南国已开始进入风雨季节,在帝国重臣的眼里,这是“冒风险”的。但他却意外地、很容易地得到了陆秀夫等人的同意。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行朝的重臣们也都知道,虽然小鬼头的心越来越野,但福建的战事太重要了,这一步能不能成功地迈出去,它对整个帝国的民心、士气,乃至信心,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东忽悠陆夫子的原话就是:“老师,一旦我们在福建赢了,复国就等于复了一半。朕必须再度前去激励将士。”

    另外,一些客观条件的具备,好象也是促成大臣们松口非常重要的因素。你比如驻扎在琼州这些年,季节气候的变化多少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参谋院的人、尤其是深受海洋气候影响的水师,就极为重视其中的征兆,“气象砖家”一时也冒出了不少。再考虑到此行即使是半途上遇到风暴,也可奔厓山躲避,因此,所有人的胆子也都大了些。

    但是,另一个原因,却与东的北伐战略有关。因为行朝其他的人不可能了解,但陆秀夫却是能够知道他的“宝贝学生”刚提出来的远图大略的。

    宋瑞和陆夫子都是江西人,他们在参谋院看了这个规划,心都很“热”。可是,“热”过之后,就是陆夫子也有了和文帅哥一样的想法,这些“希奇古怪”的念头都是怎么从小鬼头脑袋里冒出来的?您现在要是告诉这位夫子,没人教小鬼头,他根本就不相信。

    在彼此的眼神中,这两个夫子都看到了疑问。

    疑问是要去找寻答案滴,你也只有在小鬼头的身边,才能找出“背后之人”的蛛丝马迹。

    故此宋瑞和陆秀夫拟定,由他再度亲自陪同陛下前往,刘师勇留下坐镇。

    可是,这个蛛丝马迹也并不好找,因为他们的目标,现在还有偏差。更何况哪个小鬼头,善于进行似是而非的忽悠。

    就像他在福建所说的应敌之策,其实也是有历史根据的,那不过就是三国之时荀彧所说的“坚壁清野”。

    宋瑞知道,“坚壁清野”这四个字,来自于《三国志》中的《荀彧传》。当年陶谦临死让徐州给刘备后,曹操立马就想去抢,但荀彧告诉他:“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因耳。”

    也就是说,哪怕是极善用兵的曹操,以他当时的条件,如果遇到了“坚壁清野”之法,用不了十天,十万大军就要不战自溃。

    这种典故,又如何能瞒得了满腹经纶的状元公呢?

    但是,让宋瑞脑子有点混乱的是,他的大作,也被别人拿出来说事了。

    东在返回琼州的途中,把文天祥请到他的船舱,然后指着一份摊开的地图说道:“文相,朕准备以后在两浙路、包括福建路和江南西路,设立一个都督府,以军中重将坐镇。同时在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包括琼州,再设一个都督府,统领辖内所有禁军,您看如何?”

    宋瑞吃了一惊:“陛下,此法不妥,如此,军将军权过重,臣反对。”

    东楞了楞:“文相,朕的看法是这样的,按杜浒将军这些年收集的军情,除北元中枢所掌之兵外,他们是按行省驻扎军队的。如此,禁军将来首先要面对的,通常是对方的一省之兵。都督府的设立,可以统一指挥辖区内几路我禁军的力量,攻,可以对他们的一地,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守,也不至于太落入下风。而且都督府之间,还可以相互支援。”

    兄弟我不过是想设立后世的华东军区和华南军区,以此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