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 戍卒(第1/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景炎九年、元至元二十一年发生的高州之战,是一场颇给后人留下点猜测的战事。

    事实上,就是当时,也有很多人感到奇怪,张应科和张世虎就是其中之二。

    宋军在包围了高州之后,张应科和其手下一直磨拳擦掌,准备好好大干一下,因为他们也在雷州这个半岛上给憋坏了。第四师这一年多来,其实真正的仗,实在是没有多少。

    而张世虎的属下,可算是放马出岛,顿时就有海阔天空之感,巴不得立马就干一仗。

    帝国骑军现在的规模的确很小。禁军在已结束的战事中,缴获的马匹也不能算少,但军中毕竟还要留下部分,用于传令、或传递军情等。因此,张世虎的手下现在也不过才一千多。但这个骑军已经能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按帝国陛下的令旨,宋瑞抽调了手下的张唐和林琦,张应科则指派了手下的蔡猛,均成为了这支骑兵中的一员。

    就在宋军即将对高州展开攻击之前,军中悄悄地来了一位客人,那就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吉安。

    吉安着一身士卒之服,坐在军中大帐里,把陛下的一封密旨递给了张应科和张世虎。

    这是一封真正的密旨,只不过两位张将军看了之后,均大吃一惊。因为陛下在这封密旨中说,他要让吉安和史格独斗,一决两军胜负。

    陛下的胆子很大,军中人人都知道,可胆子大到这个程度,也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

    这俩人张口结舌地问道:“这,这,陛下的圣意……”

    吉安淡淡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二位将军以后的职责还很重,现在能简单点就简单点。再说,就是输了也没什么,权当朝廷又用了一回攻心之术。但陛下严旨,在下到军中,二位将军知道了即可,不必告诉他人。现在,你们派人将这封战书送给对方吧。”

    说完,他又拿出了另一封书信。

    中国古代的战争,像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一上来先两军阵前斗将,哪只是小说家之言,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但后世的名言:万事皆有可能,所以例外却也不是没有。在这个时代,当年的张柔就玩过一回。

    大约在元太宗(窝阔台汗)九年,张柔随蒙古大帅察罕攻宋之滁州。因屡攻不下,察罕准备舍滁州离去,张柔却请令再次决战。察罕同意了,故此两军再次列阵准备撕杀。但就在此时,事情来了。

    “既阵,宋骁将出挑战,柔佯却,宋将骄,柔驰及之,檛击坠地,宋将执柔辔曳入其阵,飞石中柔鼻,两军哄,柔得还,裹疮复战。”

    从这段《元史》中的记载来看,宋军勇将出阵挑战,显然张柔应了战,但他故意示弱,趁宋将得意之时,一个回马鞭将对方打落马下,而宋将拉住张柔的马缰绳,将他连人带马拽入宋军阵中,有石头飞了过来,打中了张柔的鼻子,两军起哄,张柔得还,他裹了伤之后又战。

    我们可以推测的是:这场斗将,

    首先,宋将肯定也是个硬茬,绝不好对付,所以张柔用了计。

    其次,双方的相斗应当是有规矩的,因为“檛”的意思是“鞭”(好多《元史》的版本把这个字写成了“楇”,应当有误),也就是双方都没有用兵器。否则宋将的大意,怕是当场就要把自己的命送到张柔手里了。当然,这个宋将也不愧为强手,极为凶悍,在老张的一击之下,竟然仍能够拉住他的马,将他拖到自己的阵中。

    不过,怕也是宋军中有不开眼的小子动了石头,破了双方的规矩,造成了两军的起哄,所以张柔还能回去。

    毕竟这个中古时代还不像后世,仿佛讲信义的全成了傻鸟。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诺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只不过这一段本应非常精彩的对决,由于史书的语焉不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