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0四章 三个见解(二)(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一下,他很快说道:“天下惟有德者居之。陛下何以解释南朝之败,而大元却席卷天下?”

    这次轮到东也略有沉默。因为他认为,有些事情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但他现在的目的,却并不完全是“论道”。所以他在犹豫了一下之后,才又开口:

    “史将军,从我大宋的角度,朕暂时可以给你两个解释,哪就是内与外。”

    “内者,就如史将军所言,我大宋自身的问题多多。”

    朝廷大佬们的脸,都拉的有点长。反正他们也听出来了,今天小鬼头借别人的口,没少指责他们,他们干脆不作声了。

    “但对于‘外’,在解释之前,朕对史将军、包括张禧将军和聂将军有个要求。天下之势,有如棋局,朕想请你们先把自己当作观棋之人,你们可以做到吗?”

    张禧和聂祯楞了楞,他们看向了史格。

    史格声音很沉:“陛下请讲。”

    “请史将军作为一个局外之人回答朕,假如……,史将军注意,朕说的是假如,”东再度强调了一下。

    “假如北元没有北汉军,忽必烈能否仅凭蒙古军、甚至再加上探马赤军,夺得我大宋江南之地?”

    史格内心巨震。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忽必烈南伐之师,二十万大军中主要都是北汉军,而且北元原先所定的南伐大军主帅,一个是伯颜,另一个是他的父亲史天泽。“(至元)十一年,诏(史)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只是史天泽因病不得不放弃,并于至元十二年去世,南伐大军这才由伯颜总领。

    东的声音并不大,但他接着说道:“让我等做为一个局外之人再假设,没有中原百姓为北元提供粮草和军械,他们还有能力下江南否?”

    没有了北汉军,没有了粮食和军械,老忽他就是连续围攻襄阳五年都做不到,他还凭什么下江南?

    张禧和聂祯都张了张嘴,可高低还是没有说话。

    因为他们是很难摆脱当事人角色的,在他们的内心里,对面小子的所言,其实颇暗含指责他们为虎作伥之意,这让他们忍不住想反唇相讥。可对方一个“观棋之人”的前提,又使他们难以出口,到底说对还是错?

    史格的脸色有点暗。

    “史将军,如果让朕来解说忽必烈的成功之道,朕就给他归结为八个字,‘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不是吗?这个时代的蒙古人,包括后世的满清,他们凭什么征服了这个东亚之地?就凭他们的那点人?宋、明亡的过程,早就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很多事。

    不要以为哪个岛国上的鸟人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入侵这个东亚之地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他们的高见,那不过就是从纸堆里找出来的这个东亚帝国在过去被征服的历史。

    别人一直在拼命研究你的历史来对付你,相反,这个东亚之地后世的有些人倒是配合默契,甚至还将一些根本不应该存有争议之人都拿出来翻案,这怎么不让别人笑话?

    兄弟我用后世的见解下了猛药,否则咱对付不了这些高手。只不过这副猛药让所有人都一哆嗦。

    东的声音仍然很淡:“史将军,对比历史,我等应当能看出,过去的胡人之所以不能一统南北,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如忽必烈一样,能将这八个字用好。”

    兄弟我是不会谈什么大义的,那多无趣。更何况“大义”究竟代表什么,怕是儒生们到现在还没搞清楚。

    “甚至,如果忽必烈和他的后人,能将这个策略一直用下去,他还非常有可能解开第二个百年的死结。”

    这个结论咱同样也不是信口开河,后世的满清不就持续了近三百年?它的统治之道,从根子上说,就是“以华治华”。

    “但是,这还需要一个条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