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 “野心”(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千万贯,由此形成了“会子危机”。

    大宋以后会不会因钱不够花,也无节制地发行国债?难说啊。

    后世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财政预算制度,以此形成对政府花钱的一定限制和约束。

    当然,这个限制和约束在后世又被所谓的财政赤字加以了抵消,所以,即使以西方国家之富裕,它们仍然还是出现了什么财政危机。

    有时候“寅吃卯粮”其实也没有什么,但总是“吃”,终究是会吃出事情来滴。人类有时候就是太聪明,反而变成了折腾。

    东之所以重视财政预算制度,除了限制和约束之外,它还有着政府资源调配的作用。而这些,不仅是他“打造新的帝国”大计所必须,同时也是他忽悠朝廷众人的说辞。此外,他还明白,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事情他也必须摊开来了。

    面对他好老师的询问,这个狡诈之徒反问道:“老师,假如天下平定后,您认为朝廷养兵所需,应占朝廷岁出的多少?”

    陆秀夫一怔。

    朝廷不可一日无兵,可花的钱到底该多少,即使是他也说不出来。因为历代以来就没有明确的说法。

    他的好学生看了看他,淡淡地说道:“朕认为,朝廷六部,兵部将来的用度,理当为朝廷开支的两成以下。”

    好么,天大的馅饼又砸下来了,陆秀夫和赵与珞顿时一楞。

    大宋过去养兵耗费了朝廷近八成的岁入,这个重负一直困扰了帝国几百年,不要说把它降到两成,就是能将它减为一半,都将成为朝廷众人的奢望。可这与陛下的野心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某鸟人是不是在吹牛?不完全是。

    当他将整个大宋的货币拥有量增加了十倍以后,从书面上讲,过去百分之八十的花费就已经变成了百分之八。要是这样来看,他说两cd过份谦虚了。

    当然,这仍然是玩笑话,国家经济是不能这样来算的。大宋过去的岁入有很多是实物,而实物是实物,钱归钱,很多时候它们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真正要做到军费开支在朝廷支出的两成以下,他能否推动大宋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前提之一。至于另一个支撑他如此放言的条件,就是帝国新的兵役制度。

    事实上,东推出新兵役制度也不是没有经济上的考虑,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将来把大宋的军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因为从后世财政的角度讲,一个国家如果军费开支始终占到财政支出的近百分之八十,它不仅是一个畸形的经济,完完鸟早已飞得离它很近了,且还限制了国家在其它方面的发展。

    宋代虽然有耗费帝国近百分之八十财政收入的“冗兵弊政”,可它却仍然坚持了几百年。这里面除了外部的压力,社会上存在有大量的实物经济、以及逃税所涉及到的庞大灰色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义务兵役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制度。

    仍然以美国为例,当它于1917年加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全国的兵力只有十九万六千人。其中真正的陆军是七万七千人,剩下的还是国民警卫队。而陆军中的精锐,又是骑兵(这是美国国防部当时为这个军种大肆狂购的原因之一)。

    可当它对二十一岁至三十一岁(后改为十八岁至四十五岁)、体格健全的国民实行征兵制后,转眼就拉起了一支四百多万人的大军,另有八十余万人在海军服役。

    等战争一结束,很快就让绝大部分的军人退役,整个国家立刻进入平常体制。

    这就是征兵制的妙处所在了。

    听了陛下所言,此时的陆秀夫已经陷入紧张的思索,而赵与珞则真的蒙了,因为他搞不清楚他的陛下到底想的是啥。

    你说他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