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亩地可是沈家自己的了。
门子郝三木是沈家铺子旁,做小买卖的郝大叔的本家。他也拿了过户费用,赶紧去衙门里办理手续去了。红契办得极快,下晌刚过,文书已经拿回来了。
一家人传看着,这可是十亩上乘土地,沈家目前拥有的最好的土地了。而且,土地上还长着庄家!
沈意笑着说道:“爹,咱家现在也有粮食了。”
“是呀,爹终于可以侍弄好土地了。爹可是一把庄家好手,以后地里的活全是我的,我养活你们!”这句话沈家兴想说很久了,他就像跟家人说,我养活你们。
沈意捂嘴,“爹,你说这句话可帅了呢!”
王氏笑着拍了沈意的屁股,“臭小子,这话跟谁学的?”她瞟了一眼沈家兴,脸一下子红了。
“我姐教我的,说能干的男人很帅!”沈意躲开沈如伸出来阻止的拳头,躲在了王氏身后。
一家人嬉笑打闹着,大家觉得有了这几亩地就有了保障。
在这个年代,士农工商是出路。士为最高级的路线,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家省吃俭用为了给家里那些能读书的人一条出路,只要有朝一日弄够高中,那一家人就会出人头地。
当然,以农业为主的大明,农家也是很重要的身份。一家人有几亩薄田,那就是高尚的人,不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很多达官贵人都是耕读传家,这也是被大明所推崇的。沈家兴的思想也是士农工商的思想,在他看来,那些高高的上的人都不会去管理这些经商的琐碎事情。所以,他也不让沈贺干店铺的事情。
不过,沈如不这么想,以后整个家势必都要交给沈贺管理,可如果沈贺不清楚里面的门道,他就是一个睁眼瞎。所以,沈如提议让沈贺跟着唐佑涵学习经商之道。当然唐佑涵也是个例,唐家耕读传家,唐家家主又是五品大员,可唐家并没有停止经商,而是将唐佑涵培养的很好,不是吗?听到这些,沈家兴才同意让沈贺参与家族的商业。
再有,就是工。做工的人一般都是跟主家签了协议的,大多数就是卖身的。少数有良心的商家才会签长工,很少签短工的。而沈家铺子的阿生和阿财是签了短工的。并不是他们做的不好,而是,沈如想让他们多一份保障,能够看清楚沈家铺子对他们是最好的。当然,后来阿生和阿财主动签了长工契约,因为他们觉得主家很良善,知道跟下去。
最后,也是最不得地位的,就是经商的人们。因为这些人被看做是不劳而获的人们。通过差价来赚取人们的血汗,通常会被人看不起。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商家通过经商救国救民,被人传唱。大明初年,听说就有一个神秘的富商,将自己的家产捐给了明太宗,这才又了大明的江山。
沈家兴秉承着耕读传家的思想,认为家里有几亩地才是最好的选择。起初店铺刚步入正轨,沈家兴就想买几亩地。可那时候银钱不够,只能买了十亩薄田,盖了房子就剩下那几亩地了。沈家兴心里一直不痛快。
这一次,终于有了自己的良田,而且地里的庄家眼看就要收成了,真是大快人心。
想到这里,他吆喝着说道:“孩他娘,整两个硬菜,今天我要喝几盅。”他又吆喝着让孩子们去请来了刘老头和赵二老爹。再加上赵二一家,这次可真是热闹了。
王氏应着点了点头,“今天高兴,让你们喝。不过咱可说好了,等贺儿从县城回来,再开饭。”
“哎!”说着,沈家兴又把那契约看了又看,最后才让沈如好生收起来。
沈家兴也不歇着,卷起袖子竟然要给大家擀面条吃,这可乐坏了沈意这个臭小子,非缠着沈家兴,说要多码几个卤,吃不重样的。
沈如和沈叶去赵二家,将大春和小福子接过来,顺便到路口去等着去县城的沈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