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嘱托(一)(第2/11页)  天使无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李大壮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这是李大壮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生下来营养不良抽风,时间不长就夭折了。第二个孩子还是个女孩,这个孩子保住了,起名叫焕娣,意思是再有孩子就换个弟弟。焕娣今年八岁,正在上小学。

    李大壮在解放前是村里的地下,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带领村里的民兵完成支前任务,推着小独轮车,解放军打到哪里,他就带着民兵把粮食送到哪里,全村的妇女都为解放军做军鞋,他们上了前线送军粮,下了前线抬担架。解放后,他又先后当了互助组长c初级社长c高级社长,村党支部书记。1958年,党中央又提出了总路线cc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各村都成立了的生产大队,全村吃食堂,大人一斤,小孩儿四两,各家各户的粮食都交到生产大队,家里的铁制品,除去农具,也都交到大队,包括做饭的锅一家只留一口,其余也要上交,因为全村都由村里统一做饭,吃大食堂,家里不做饭了,留一口锅烧水喝就行了。大队再把收集到的铁制品,上交到公社的供销社收购站,然后又统一炼了钢铁,上交了国家,因为国家当时提出了钢铁产量要十年超英赶美,要跑步进入的口号。

    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他的媳妇翠花还真争气,这回终于给他生了一个宝贝儿子。他平日里抽sd大叶子烟,他叼着大长烟袋杆,坐在他们家三间土坯房的门槛儿上,灰白的头发衬着一张黑黝黝的脸,从嘴里吐出的灰蓝色的烟雾,在院子里慢慢地缭绕飘散,他的脑子里在思摸着给宝贝儿子起个好听的名字。他想,现在全国都在搞运动,不如给孩子起名就叫“李跃进”,这多有纪念意义啊。他得意洋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媳妇翠花,翠花高兴地说:“好,这名字好,又好听又好记。”

    李家庄的大食堂设在土改后没收的地主家的一个大宅院里,做饭的大师傅们把用笼屉蒸熟了的馒头和窝头一屉一屉的扣在大柳条笸箩里,熬得热腾腾的玉米面粥用大铝盆端到一排大八仙桌子上,给站在桌子前排队打饭的村民们分发,那真是农村一派热闹而奇特的打饭场面。

    由于当时人们的口粮少,很多人吃不饱,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翠花生下的小跃进只有5斤重,而且没有奶吃。李大壮看着瘦弱苍白的翠花,举手投足都显吃力的样子,他对翠花说:“我去把咱们家那个大芦花公鸡宰了,给你炖点鸡汤喝,补补身子。”

    翠花温柔地说:“别家,那公鸡每天早上还要打鸣儿呢,再说了,没了那只大公鸡,那几只老母鸡多孤单哪,它们会被邻居家的鸡欺负的,公鸡没了,就没人护着他们了。还有啊,那母鸡没有公鸡踩蛋儿,下的鸡蛋孵不出小鸡儿来的,明年啊,我还想让母鸡给我孵一窝小鸡儿呢,要不然这小小子儿吃什么呢,光吃食堂那点饭是长不大的。”

    翠花一共养着一只大公鸡和四只老母鸡,每天早晨起来,翠花就先把鸡窝的门拉开,抓把高粱撒在院子里给鸡们吃。吃完了,那只大芦花公鸡就高昂着头,“嘎嘎”地叫着,带着几只老母鸡到街上和村边的地里找食儿吃去了。如果遇上了谁家的鸡或猫欺负那几只老母鸡,那大公鸡就挺身而出,与前来挑战的公鸡进行决斗。有时候那大公鸡斗得头上脖子上血淋淋的,但仍不肯善罢甘休,带着伤拼死也要坚持战斗到底,一直把敌人赶走才肯收兵。然后使劲抖落抖落身子,把斗鸡时滚在身上的土抖干净,又高昂着头,“嘎嘎”地叫着,带着那几只老母鸡傲慢地回家了。回家后,那几只老母鸡就围着大公鸡趴在柴火垛下歇息,那只大公鸡闭上眼睛养养神儿,打个盹儿,就精神了,然后又开始和几只老母鸡你追我赶地做游戏了。

    李大壮说是要杀大公鸡,其实他心里也有点儿舍不得。家里穷,又没有个闹钟,村里c公社里又经常开会,要是没公鸡打鸣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