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大文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位考官此刻没有了顾忌,争相答道:“回院君大人,这位天降秀才可不得了,一首诗引发了两次纸卷共舞的异象。”

    “……这,妖孽啊。咱们还是看第二句吧。”

    老成持重的刘郡守无语道,第一个念起了第二句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第一句诗表示天子重视读书人,这第二句就是劝天下读书人安心读书,方可安身立命。”

    “没错,县试是童生升秀才,乃是我辈读书人的根基,自古以来只考一场,讲究的就是切题。只是文运悬顶,任何人不得泄露其中奥秘,咱们这些也是考过之后,方才知道县试跟劝学有关。”一名考官点头道,若天下读书人都知道县试跟劝学有关,那诸多劝学文章恐怕会应运而生。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句虽然有些醉心权势的感觉,但对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却是终极梦想。这位天降秀才……着实妖孽的很,劝学诗能够拿准读书人的脉搏,就如名医对症下yào,实在是高。”陈亮开口点评,倒不是为了张易说话,而是跟众人一样,都在认真品评文章。

    杨栋和谢东流并排站在最前方,这第三句一般来说应该由他开口带头品评,谁知谢东流开口道:“好好好,这第三句甚好,合乎我的品位,就由我来先评吧。”

    诸位考官连忙应和,这谢东流可是在场实力最强的进士,研习过圣书春秋,评鉴起来肯定跟众人不一样,而且这是他第一次开口品评,前两句他根本没有开口。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这第三句诗,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字,傲!傲气、傲骨都是傲,恃才傲物就是这个道理。”

    “有钱人家的孩子怀中可以揣着重金打造的宝剑,可寒门子弟,只有手中的笔,和心中的利刃。这种傲气,就是浩然之气,定然是这一句,勾动了圣书虚影,引发了浩然文气。”在场的考官中大多都出生寒门,听到谢东流如此点评,大多深有同感,这才明白这句诗的真谛。

    谢东流颇为激动,跟他的xìng子十分相合。谢家是大周十大豪门之一,可他出身旁门,自小生活与寒门子弟一致:虽然后来高中进士,重回主家,但身上这股寒门傲气却伴随他一生一世。

    刘郡守啧啧称叹:“简直让人称奇!要是今年的童生,写完第一句诗,最多第二句诗,体内的文气就会消失殆尽。可这天降童生身受文运洗礼,体内文气积蓄良多,竟然能够支撑他写完第三句。”

    “第三句诗,就算一般的秀才,恐怕都根本不能写完。只是这张易拼命写完,勾动了浩然文气灌体,方才支撑他写完全诗,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其余考官听到郡守大人如此说,纷纷感叹张易的好运气。要是圣书虚影没有反应,张易拼命书写整首诗,恐怕会被吸干精血,一命呜呼。

    这种事情在大周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大周皇朝南唐国曾经有一名国主文采出众,最擅咏物诗,有一次他描写山河大好,文章气势十足,差一点引发天地异象……只可惜就是差了那么一点,这位国主最后完成整首诗时被吸干精血,要不是身上有一国气运,差点身死道消。

    杨栋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思绪拉回来,谢东流点评了第三句,他身为主考官,自然应该点评第四句诗,道:“院君大人和郡守大人说都对,只是我个人更加喜欢这最后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想当年我与院君大人同年殿试,院君大人得皇上青睐,成就进士;而我心xìng不坚,至今只是个贡士。”

    “要是当时有人写出这般诗句,恐怕很多像我这样的人,都会倍感鼓舞。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身有傲骨,心有傲气,自强不息,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根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