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4章 04-88.忆太祖杯酒释兵权(第1/2页)  历史挑战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自己的薛二哥,宋廷言官们的精神领袖薛徽言,终于成长为副宰相一级的人物,李天俊也非常高兴。历史时空毕竟没有办法抹平所有的影响,自己在这个时空下的力气,终于在这一点有了正回报。

    李天俊放下朝报,开始翻阅书信。首先看到的是薛徽言发来的,信中他更加详细地介绍了一下三大军头被免的过程。

    冬十月,湖北c京西宣抚使岳飞进京议事。刚开始一切都很融洽,岳飞还为已经牺牲的老上级张所,求得了一份封赏。

    张所深受原宰相李钢的赏识。李钢当人宰相后,张所出任河北西路招抚使。他破格提拔岳飞为中军统制,使得岳飞从军中脱颖而出。李钢罢相后,张所受牵连被贬,路过潭州界时,被杨幺部的叛军所杀。

    七八年后,已经可以独领大军的岳飞率部平定了杨幺的叛乱,为老上司报了一箭之仇。之后,一直在湖北c京西驻留的岳飞,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寻回了张所的儿子张宗本。

    早些日子,岳飞已经上奏朝廷,为张所翻了案,恢复了名声和官职。这次又奏请高宗,将张宗本荫补为官,并赏赐其家很多物资。据老熟人起居郎赵彦端透漏,岳飞与高宗有一段密谈,具体谈得什么不知道。但是已经熟知高宗品性的赵彦端看得出,高宗虽然面上仍然笑意融融,但实际上已经动怒了。

    不多时,张俊和韩世忠也都分别奉命进京,高宗手下的大军头终于又一次齐聚。高宗原本有中兴四大将,也就是军权最大的四个将官。领头的刘光世,因前年淮西兵变,已经彻底退出了朝局,变成了吉祥物一般的散官。留下的三大将,张俊c韩世忠和岳飞不仅掌握着南宋一半多的主力部队,而且民间威望甚高。[吴玠到底资历有所欠缺,还无法与他们并肩而立。]

    齐聚后不久,朝廷突然传出了消息,三人不再回各自的军区任职,而是上调枢密院。军区分成多片,军务由原来的副官出面统领。朝廷随后将选派各地的制置使等官员,行使行政权。

    这个决定是在十月下旬突然推出的,只有秦桧等少数几人跟高宗密商过,连兵部c吏部等部的尚书们都不知道。据传,参政知事李光甚至因此跟秦桧发生了正面的争吵。何铸上告李光无礼,李光也好像看透了内情,主动,而高宗也就顺势把他给免了。

    这一切发生得非常突然,薛徽言等人得到信时,三人的新任命都已经出了。出乎意料的是,十一月初,高宗又以薛徽言善于判断宋金形势为由,要他出任参知政事,主要工作是预判金国可能的行动。薛徽言虽然跟秦桧有些冲突,但薛家,特别是薛徽言的大哥薛弼,跟秦桧私交不错,所以秦桧也就没有反对。

    [看来之前有意通过薛徽言之口,向高宗汇报金国的种种动作,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不,高宗虽然自废武功,但多少还是心有疑虑,所以又扭头重用薛徽言了。再说,这又何尝不是高宗利用言官领袖薛徽言的威望,制约秦桧相权的一种手段呢?虽然议和靠秦桧,但权力不可能毫无顾忌地交给秦桧。]

    据薛徽言等人揣测,此事的导火索应该是岳飞当面议立太子之事,但从实际的操作过程来看,应该是筹划已久。就算今年冬天不发作,也会在未来一两年时机成熟时发作的。朝内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自废武功,有人认为是收归军权的神来之笔,可以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相提并论。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他趁新主刚立,政局不稳之时,发动“陈桥兵变”,借着部下拥立的名义,自立为皇帝。当了皇帝后,赵匡胤以自己的经历为教训,绞尽脑汁地提升文官地位,削弱武将的势力,以便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手下的将领“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

    相传宋太祖与石守信c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