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86.唐诗宋词中的诗情画意(第1/2页)  一路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86.唐诗宋词中的诗情画意

    我国的古典诗词无疑就是文学史上的一座,让人叹而观止,也叫人叹而不如。而爱与恨则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尤其在这些方面,现代诗词,包括散文诗和歌词都是无法比拟而望而生畏的。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描写和内心刻画上,古典诗词往往用很含蓄、令人回味、联想的方式展现文化艺术之美。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要么像郭富城那样“对你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似的直白,要么像筷子兄弟那样“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叫人节操全失。

    封建社会的男女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偶尔有些爱情的奇迹,无非就是在毫无防备的某个地方突然邂逅相遇,谁知怦然心动,就有了一见钟情的情感。比如“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那是相逢在田野之中;比如“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是在自家的后;不过最有名的还是那个“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此时此景美如画卷。

    然后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开始了追求,这大概是封建礼教下的年轻男女所做出的最大胆、最罗曼蒂克的举动,首先得是“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双方都有往下发展的意思才行,比如女孩子有了“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决心,男孩子有了“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态度,才会有“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的机会,想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鱼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画意,就会想起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那句“艺术即直觉“的说法,那是多好的邂逅相遇啊!

    爱情很美,可现实却很,尤其是在孔孟之道盛行、封建礼教如影随形的古代,就算是有过一见钟情的情缘,也有过的默契,还有过再一次相见的机会,可是想要卿卿我我、互诉衷肠,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才会有男人失望:“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也会有男人暗自伤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女人因为情感丰富,对爱情的期盼会更深,所以普通人家的女子会叹息:“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儿也会悲哀:“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而书香门第的女子想的却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情深意长的真感情。

    人类情感中最令人陶醉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爱情,可是在马克思界定的广义的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登上皇位的真天子,还是以卫道士面目出现的孔孟之道,都极力想遏制广大民众对这种真挚感情的追求,所以除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儒家推崇的三纲五常像紧箍咒似的遭在国人头上,还有那么多的儒家经典语录和故事令人望而生畏。即便是那个极力推行“新生活“的蒋先生,也会号召大家信奉四维八德,可事实究竟如此,天下人都知道。

    所以,在封建社会里,要想让“思想冲破牢笼“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一见钟情,除了加深了解和约会,想要在一起互诉衷肠、共赴巫山云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只要心诚,还是有些人能做得到的。比如关汉卿的《救》、白朴的《墙头马下》、高濂的《玉簪记》,还有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戏剧唱本、小说笔记都对男女之间经过一番努力而有幸走到一起进行过不惜笔墨的渲染,写得最好的无疑还是王实甫的《西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